琼中探索中部山区产业扶贫新路

2017-07-05 13:57:09|来源:海南日报|编辑:王俊娇 |责编:张曦晛

  “仅仅种几亩水田,温饱问题都难解决。”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金屏村村民王兴代说,过去的穷日子,真是苦不堪言。

  没想到“绿穷美”式的小村庄,迎来了发展生机。

  “去年,在政府的资金帮扶下,我家养蜂又养蚕,今年还准备扩大养殖规模呢!”王兴代说,如今的金屏村,已经变成了“绿富美”的特色村寨。

  地处海南中部生态核心区,“绿色”是琼中的代名词。近年来,琼中始终坚持走“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总体发展思路,加大力度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绿色产业扶贫,激发大家“造血”的内生动力。

  此外,琼中创新“农文旅电”相融合的扶贫新模式,以种桑养蚕、稻鱼共生、黑山羊养殖等9类特色产业为抓手,壮大特色产业规模,优化全县产业布局,不断探索中部山区产业扶贫新路,确保贫困群众通过绿色产业发展实现长久脱贫。

  发展产业是长久脱贫计 昔日“麻将村”摆脱贫困

  昔日,琼中长征镇万众村是出了名的“麻将村”。村民们闲时就聚集在一起打麻将,没有钱,借钱也要打。这样的不良风气,急坏了村里的帮扶干部。

  “要想让村民摈弃坏习惯,需要引导。发展特色产业,拥有了傍身之技,可以让村民不再沉迷于不良习惯。”长征镇帮扶干部符晓刚说,种桑养蚕是“短平快”的好项目,发展前景广阔,也是县里重点帮扶的绿色产业,桑苗补贴、蚕苗补贴、蚕房建设补贴,这样算下来,村民基本不需要自掏腰包。

  “蚕茧的质量决定销售价格,养得不好利润就少,现在哪有时间打麻将,一有空就想去蚕房瞧瞧!”万众村村民王进伟就是靠着“蚕宝宝吐金丝”,在去年底摘掉了“贫困帽”。

  扶贫先扶智,输血不如造血。琼中想方设法解决贫困群众“思想贫困”现实问题,引导大家摈弃“等靠要”思想,从根本上寻找摆脱贫困的方法,降低“脱贫又返贫”的风险。

  从2016年开始,琼中开展了“联心富民”“四联三问”“联村帮扶”“驻村第一书记”“领头雁”培养等活动,选派675名帮扶干部、40名驻村第一书记、102个县直机关单位扶贫工作队,结对帮扶全县6795户贫困户,切实推动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彻底拔穷根,琼中还想出了“资金整合”新招。坚持“性质不变、用途一致”原则,加大县级财政预算投入,积极整合农口部门涉农专项资金,捆绑式使用,实现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创新绿色产业经营模式 村民“抱团脱贫”

  没技术、没资金、没门路,这些是大多数贫困群众的“心病”。找到问题源头,就能对症下药。

  远山如黛,走进湾岭镇长边村,池塘里的罗非鱼欢快嬉戏,村民王存靠着养殖泥鳅和眼前的罗非鱼,在2016年底实现脱贫。现在的王存,不仅成了公司股东,还当上了公司经理。

  身份的转变,得益于当地产业扶贫新模式的落地。去年,湾岭镇率先引进一家专业养殖公司,公司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与湾岭镇长边村18位农民签订了股份制养殖合同。

  由公司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并负责日常经营管理,村民以土地量化入股或投工投劳的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年底按总利润分成进行分红。“土地资源变资产,村民成股东,劳动力得到释放,村民既可以打工赚钱,也能外出务工,致富有了多重保障。”湾岭镇镇长周魁龙说。

  除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琼中“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村集体经济+基地+贫困户”“种养大户+基地+贫困户”的产业经营模式也逐渐走向成熟。

  创新产业模式发展,能够有效改变以往农业生产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多、零、粗”状态,引导当地村民从家庭化生产走向规模化生产,从分散经营走向专业化经营的致富道路。

  不仅如此,琼中还实行了帮扶奖补政策,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贫困户的“传帮带”作用,实现产业脱贫由“散、弱、小”向“抱团式”发展转变。

  目前,琼中共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12家,带动近4600户贫困户抱团发展,走进琼中的偏远小山村,村民之间由“亲戚邻里”变成了“致富合伙人”。

  “农文旅”融合发展路 也要学会“触电” 

  湾岭镇孟田坡村里寨村小组的桑田里绿意盎然,镇里的技术员陈世锦正在指导村民如何施肥。

  陈世锦既是技术员,也是养蚕户。“家里种了14亩桑树,每隔半个月,就可以卖一批蚕茧,每批蚕茧收入6000元左右,年收入不低于10万元,这些收入还不包含‘三月三’期间卖桑葚酒。”陈世锦算着账单,满脸喜悦。

  陈世锦提到的“三月三”,是指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海南黎族苗族同胞共同欢庆的传统佳节。2017年“三月三”文化旅游节琼中主会场开幕当天,琼中共接待游客11.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47.7万元。

  “农文旅”融合发展是琼中走出的第一步,近年来,琼中依托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浓郁的民族文化、丰富的自然资源及中央和省给予贫困地区的优惠政策等5大发展优势,以全域旅游为目标,以“奔格内”乡村旅游为主线,深耕特色产业、黎苗文化、红色文化、历史古迹等旅游元素,擦亮“奔格内”乡村旅游品牌。

  如今,琼中已成为海南中部山区旅行热门地,相继成功举办“三月三”文化旅游节、“奔格内”琼中绿橙旅游季、琼中蜂蜜采收节等20项体验活动。

  据统计,2016年,琼中接待旅游人数超过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56亿元,通过旅游扶贫脱贫4000余人。

  特色产品有了,文化品牌响了,基础设施完善了,如何让“农文旅”衍生的产品更好地“触网”“触电”?

  开展“电商扶贫”工作,创建创业孵化基地,搭建“爱心电商平台”。截至目前,全县近10家企业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琼中山鸡蛋、琼中绿橙、琼中蜂蜜、琼中益智等特色农产品网络年销售额超1700万元。

  而去年10月成立的琼中爱心电商基地,则将有效推动本地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村贫困户打造农产品自主品牌、拓宽销路,通过“互联网+创业”“互联网+扶贫”“互联网+公益”的新模式,加快促进农业信息化、农村商业信息化,推动城乡之间信息流通、商品流通。

  琼中绿色产业遍地开花,村民们手中一本本致富账本,绘出琼中“绿富美”发展之路的美好愿景。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