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生态美 悠悠《美舍情》

2018-01-19 11:40:28|来源:海南日报|编辑:王俊娇 |责编:孟慧
分享到:

  【文体】【即时快讯】幽幽生态美 悠悠《美舍情》

  现代琼剧《美舍情》演出现场,演员们精湛的表演获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文体】【即时快讯】幽幽生态美 悠悠《美舍情》

  剧中,安德园停车场被征收对象李敬强不愿接受拆迁。

  【文体】【即时快讯】幽幽生态美 悠悠《美舍情》

  剧中,干部方秋萍正在为群众做思想工作。当幕布拉开,灯光亮起,剧场里座无虚席,全场观众屏住呼吸,共同等待大戏上演。

  1月11日20时,在观众的翘首以盼中,现代琼剧《美舍情》首场演出在琼山影剧院正式拉开帷幕。该剧有别于以往的古典琼剧,它以海口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为背景,通过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传入千家万户。这是海口首部以宣传生态文明理念为基调的现代琼剧,它承载着百万海口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传递着琼剧文化创新发展的殷切期盼。

  A

  以美舍河生态修复为背景

  戏剧的背景发生在2016年,当时海口美舍河生态修复刚刚启动,凤翔湿地公园和安德园污水提升泵站建设的土地征收迫在眉睫。这其中有大量需要拆迁的厂、房,也有不少需要迁走的坟地和铺面。

  干部们夜以继日地奋战在生态修复一线,通过反复宣讲政策,获得了群众的理解,可也有一小部分“钉子户”以各种理由拒绝被征,久久不愿让步。周清峰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名精打细算的商人,周清峰认为政府的拆迁补偿并不符合自己的标准,一度对上门的征收工作人员拒之不理,甚至举着扫帚将来访的干部“扫地出门”,即便是其老母亲说情也不许。

  在安德园小区停车场,被征收对象李敬强不接受第三方评估公司的土地评估报告,找来帮手,威胁到访的工作人员。

  面对一个个矛盾冲突,故事的主角——美舍河治理指挥长方秋萍、美舍河治理临时党支部委员陈怡宏等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工作一个个做,拆迁点挨个跑,最终“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让美舍河生态修复得以顺利实施。

  “故事均由真实故事改编。”琼山琼剧团团长陈昌汉说,琼剧《美舍情》是该团2018年力推的新作,也是琼剧团至今以来首部以宣传生态文明为主题的作品。它承载着琼剧团57位团员的艰苦付出,也寄托着人民对幸福生活、美好环境的真切渴望。

  B

  精心创作打磨好作品

  翻开《美舍情》剧本,情节的跌宕起伏、人物的喜悦哀愁、故事的矛盾冲突在生动的唱词中逐一展现。

  回忆起剧本的创作,琼剧《美舍情》导演李明玉坦言:“团队在琼山区委、区政府的帮助下,下了不少苦功夫。”事实上,自策划起,团队的主创人员就确立了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核心,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融入创作。

  剧本扎根于生活才能获得百姓的喜爱,好的创作不仅需要用眼看、用心观察,更要将百姓的需求与创作的立意紧紧结合。“为了创作出这样的好作品,我们花了不少的时间走访美舍河施工现场,到群众中挖掘最鲜活的事例。”

  李明玉说,半个多月的剧本创作时间,43页的剧本改了一遍又一遍。“剧情的张力不够,人物情绪无法爆发,情节的矛盾碰撞不出火花,文字与舞台效果的呈现有差距……这些统统要一遍遍修改。区领导也陪着我们改,一个字一个字地审阅,确保唱词中每一条政策、画布上标语的每一个词都不出错。”

  除了剧本的精细打磨,台上的道具、服装也用心十足。“就连画布上画的草,都是我们凤翔湿地公园里种的本地草。”李明玉透露,因为是现代剧,剧团舍弃了不少以往常用的古典乐器,增添了许多现代音效。为了达到更好的戏曲效果,剧团还请来了一流的灯光师,舞台上的灯光暗亮冷暖、色调的喜庆或平淡,无一不配合着情节和人物的情绪改变。

  C

  在戏曲中感受文化自信

  每天太阳刚刚升起,府城三角池公园里都会集结这样一群琼剧表演爱好者,他们大多为退休老人,无论这天多忙,都要挤出时间到公园里“喊”一嗓,这已是他们多年的生活习惯。陈昌汉说,这是老琼山人对琼剧最深厚的爱。

  曾有市民紧紧抓住李明玉的手,向她倾诉自己对琼剧的喜爱,“这也是我多年以来无怨无悔坚持创作的最大动力。”说到自己对琼剧的热爱,李明玉双眼发亮,她认为自己作为一名琼剧老艺术家,有义务和责任传承和推动琼剧的发展。

  在传统文化遭受冲击的今天,如何才能永葆琼剧的生命力?李明玉认为,“唯有不断埋头创作百姓认可的好作品,唱出生活,唱到百姓心里去。”事实上,《美舍情》对于唱惯了古典唱法、举手投足温文尔雅的琼剧演员也是一个挑战。

  28岁的何启蛟过去演的多为小生,这次他被分配到的角色是50岁的美舍河治理专家。“因为年龄不符,加上没有足够的阅历,刚开始确实很难。”

  全剧最富有感情张力,也是最难排的一段,是“钉子户”周清峰向方秋萍忏悔言谢的桥段,演员需要通过高难度的清唱才能呈现出浓厚复杂的感情。“不同于以往,在《美舍情》的创作过程中,演员的手势、表情统统需要修改。”吴清峰的扮演者杨吉说,为了向观众呈现最好的表演,全团每天排练近10个小时。

  “在这部剧里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自信。”何启蛟说,这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深厚张力,作为海南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华文明的精神瑰宝,琼剧正依托其厚重磐坚的文化根基,响应时代的号召,迸发出新的艺术魅力。

  “下一步,我们还将加大宣传力度,制订巡演表,推动《美舍情》走到更多基层观众面前,将生态文明理念传遍千家万户,感召市民将文明理念转化为行动,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海口市副市长、琼山区委书记孙芬说,预计今年上半年,《美舍情》巡演将超过20场。

  琼山琼剧团团长陈昌汉:

  “这辈子最爱的就是琼剧”

  在海口府城三角池公园西侧,有一条幽静的长廊。径直走入,笔直的石板路两旁的宣传栏上贴满了琼剧表演的剧照。从这里,我们将通往琼山琼剧团,那里有陈昌汉与琼剧40余载的故事。

  初识琼剧 承载家族的期望

  皮肤黝黑,身板壮硕,大嗓门,到哪儿都喜欢穿一身衬衫搭配黑西装,眼前的这位就是我们故事的主人公——琼山琼剧团团长陈昌汉。因为长期身体尿酸偏高,走起路来有些不太利索,爬楼梯更是一瘸一拐。周围的朋友总劝他“退休就回家休息吧,别再为琼剧这么拼了。”他摆摆手,摇着头说:“没事,我的身体我清楚,能坚持!”

  要说陈昌汉和琼剧的故事,还得从40多年前说起。“我从小就爱听琼剧,那个年代琼剧很受欢迎,家里的长辈觉得我是块唱琼剧的料,都对我寄予厚望。”回忆起当年,陈昌汉脸上溢出了满满的笑容。

  197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从小梦想站在舞台上说话的他有机会来到琼山琼剧团,并开始学习唱小生。“我第一部演的就是《东海小哨兵》里的哨兵,运气好,第一次就演了主角。”因为形象出众,音色又好,陈昌汉很快就得到了观众的赏识,琼剧演员的道路越走越顺。

  这是陈昌汉的青葱岁月,那里有他诸多的第一次,也埋下了他深耕于心的琼剧梦。

  两次危机 是危机也是契机

  1986年,陈昌汉被任命为琼山琼剧团的副团长。那时的琼剧团发展并不好,演出市场萧条,有名气的演员嫌团里的待遇不好,纷纷跑到泰国演出。留在团里的演员名气不足,又撑不起一场戏。

  “那时真是难啊!”每想至此,陈昌汉总要深深地叹口气,“团里一度发不出工资,大家要生存养家,不得不边工作边在外打工。13个人出门拉客,6个人就在剧团前面的路牙上摆摊卖水果。团里基础设施不足,没有公厕,连煮饭的水都要跑老远去挑。”

  1992年陈昌汉任团长后,下定决心要带着大家改变现状,闯出琼剧人的一片天。“我上任后立马就做了两件事,一是修建琼剧团自己的排练场、建好团里的4个公厕,二是解决团里2个副团长、5个业务骨干的住房问题。”陈昌汉很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存留,他一边发展原本团里的新生力量,一边到省艺术学校里引进人才,扩展剧团的整体实力。

  几年下来,团里里里外外都有了很大的发展。2012年,琼剧团面临改制问题,团员的编制没了,少了“公家”的保护伞,剧团必须要走企业化道路。陈昌汉再次面临选择,怎样才能带着剧团重新振兴?

  “我没有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但我相信,无论何时,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还有希望!”

  实抓实干 每部戏都要对得起观众

  陈昌汉心里清楚,这几年社会变化很大,琼剧的观众和演员都流失不少。“年轻人娱乐方式多,不爱看琼剧。老年人能看的琼剧翻来覆去也只有那几部。”陈昌汉说,从确定改制起他就知道,琼剧的发展道路在农村。

  虽然进入琼剧团快有45个年头了,可直至今日,陈昌汉依旧每场演出亲临现场。“假如晚上有演出,我就早早跟着队伍一起下乡,帮忙搭舞台、搬道具。演出时,我也到台上帮着拉幕布。”不仅如此,每次演出后,他都要走到观众中询问演出情况。每个观众说的不足,他总会耐心记下,回到团里细心修改。

  “我们是靠观众吃饭的,观众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既然做了这一行,就得热爱自己的专业,演好每一场戏,抓好每一个点。要让观众发自内心地觉得咱们好,明年才会继续请我们!”这些话,陈昌汉总是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对团员们说,这是他从琼剧中悟出的道理,也是他多年来做人、做事的原则。

  在陈昌汉狭小的办公室天花板上,挂放着数十件丝质戏服,这些是陈昌汉的“宝贝”。因为担心损坏,每一件都被高高挂在空中,整齐地摆好。办公桌上,从医院买来的尿酸药还没开封,这几天天冷,他的脚总是时不时地生疼,可他依旧很倔强:“没关系,今晚的演出要紧,再疼就去医院扎一针就好啦。”说罢转头又拿起电话通知演出事宜。

  陈昌汉今年已经63岁了,可他心里还有一份真诚的“琼剧梦”和热情。他说,自己这辈子最爱的还是琼剧。

  2012年改制至今,他一直坚持四个“新”,即开发新剧目、挖掘新演员、购买新服装、引进新设备。数据显示,2012年、2013年剧团全年演出分别为120场、138场,2016年和2017年分别增长至170场和142场。其中,90%的演出在农村。此外,由琼山琼剧团自编自导的琼剧《古城春晓》《护国皇后》等新作广受观众好评,多次获奖。

  “大家都说琼剧发展不好了,我觉得不对,我要带着我的团队让琼剧爱好者们再次看到梦想重燃的希望。”在陈昌汉的带领下,琼山琼剧团正迸发出勃勃生机。(本版策划 撰文/叶圆 摄影/龙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