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五色粽展销平台。 平宗 摄
儋州五色粽色香味俱佳。平宗 摄
儋州百年五色粽生态文化产业园、儋州金社农产品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揭牌运行。平宗 摄
5月19日,在一阵热烈的鞭炮声中,儋州百年五色粽生态文化产业园揭牌运行。这标志着具有浓郁民俗风味的五色粽,开始由家庭式作坊转入规模化生产,并迈出包括粽子在内的系列美食生产,以及体验式旅游、农家乐等产业链延伸与融合的新路径。
位于儋州市南丰镇陶江村委会深田村的儋州百年五色粽生态文化产业园,既具有风光旖旎的自然环境,又具有传承百年的民俗风情。
从自然环境而言,儋州百年五色粽生态文化产业园周围绿树婆娑,且濒临碧波荡漾的松涛天湖,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
从民俗风情而言,儋州五色粽渊源于苗族特色食品五色饭,有红、黄、蓝、白、黑五色,色香味俱佳,是招待贵宾的珍藏版美食。
“三月三的米,五月五的粽。”这句民谚,在儋州的五色粽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说起五色粽的颜色和功能,儋州五色粽传承人莫丽玲说,她创制的五色粽,灵感就在于五色饭,是用几种不同食材汁液作为天然色素秘制而成,包括红米粽、黄米粽、黑米粽、白色原生态粽、浅红浅白相间的红豆粽。其原料为:本地特产三月三米、木棠黑猪肉、海头海鸭蛋、深海虾米等。从准备原料到成品,需要经过38道工序。这样制成的五色粽,有祛除风湿、养胃健体、清热解毒等功能。
作为苗族人的莫丽玲,除了擅长做五色饭和五色粽,还善于唱民族歌曲。今年60岁的莫丽玲,会演唱多首苗族歌曲。其中一首用苗语演唱的歌曲,翻译过来的大意是:“小小年龄,砍柴煮饭,热情待客,勤劳致富。”此歌曲反映了苗族群众制作五色饭的劳动场景和纯朴好客的品质。
曾经作为款待贵宾的民族风味五色粽,以前只是少量生产。不过,由于儋州市委市政府近年来采取多种有效举措,力推儋州粽子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这是五色粽大批量生产的主要背景。
如今,应运而生的儋州百年五色粽生态文化产业园,由儋州金社农产品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生产商具体运作。该合作社理事长钟金童介绍,产业园已完成投资近百万元,占地面积10亩。其产能为:一般情况下每天生产3000个粽子,如果开足马力,最大产能可达到日产粽子6000个。
钟金童说,往年五色粽年产销5万多个,但产业园开园伊始,就已接到2万个订单。具有全年生产能力的这个产业园,年内将冲刺产销50万个五色粽的目标,明年将进一步扩大产销规模。现在产业园有12个员工,都是当地农民。今后随着产业园系列美食生产、体验式旅游、农家乐等产业的发展,将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平宗 周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