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员在海沟旁守护着绿头鸭。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通讯员 陈家良 摄
原题:临高博厚镇道灶村成立农民养殖合作社,贫困户王修录既是理事长又是养鸭技术员养好鸭,让更多村民富起来
海水涨潮了,要去养鸭场,得坐塑料泡沫船了。
每天,临高县博厚镇道灶村贫困户王修录都要到养鸭场去看一看,因为他是村农民养殖合作社的理事长,也是养鸭技术员。
“我当初以2000元入股合作社,现在已得到分红2100元,股本都赚回来了!”王修录高兴地笑了。合作改变了他的生活,他对养鸭场也非常上心,每天都要到养鸭场察看几遍。
今天下午5时许,王修录坐上塑料泡沫制成的简易小船,揪住连着岸两边的绳子,把小船“揪”到了养鸭场。
去年9月,驻村帮扶的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出资10万元,村里37户农户出资7.4万元,成立了这个合作社。全村22户贫困户都入了股。
每位入股农户要交2000元,贫困户陈不六没有钱,但也入了股。“合作社成立动员会上,扶贫干部说,没有钱的就举手。我举手了。”陈不六说,结果一位干部借给了她2000元,让她也成了股东。
上岸一到养殖场,王修录马上问在场的技术人员:“今天拉了几包饲料?”技术人员告诉他是28包。他走进饲料储存室查看后问:“怎么减少了?”技术人员告诉他,今天下雨,运不了太多,而且这些饲料已经够喂养4天了。
王修录于是又掏出手机致电饲料公司询问,了解到具体情况后才放下心。
今年7月,在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的牵线下,村合作社与海南盛利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养鸭,村民负责出场地及饲养,公司则负责种苗、饲料、技术和销售。
合作社养鸭成活率从60%提高到了96%,这其中有公司技术员的功劳,也有王修录的功劳。
“脖子伸不直、站在边上不吃食、走路歪扭、拉白色粪便,都说明鸭子生病了。”说起养鸭,王修录头头是道。55岁的王修录说自己老了,不能出海打鱼了,现在在合作社打工,每月有工资2000元,还有股份分红,又在政府补贴下盖起了新房,觉得很满意了。
今天上午,盛利公司总经理一行来到村里,和驻村扶贫干部及村干部一起商定了合作社今后的发展方向:一是主攻“绿头鸭”这一品种,二是控制月出栏量规模,以保证品质,三是销售市场对准高端消费群体。
“过去,合作社是由扶贫工作队主导,以后可以交给公司主导,走市场化道路。”省机关事务管理局驻村扶贫干部陈育坚说,即使这样,他们还要加大投入,继续和临高县有关部门一起做好帮扶。目前,临高县形成规模的重点产业和专业合作社有45个,产业化组织化程度达76.5%,辐射带动贫困户4008户18643人,覆盖率83.94%。
“我们绿头鸭的市场价较贵,以后我们还要卖得更贵!我们就是要有这个自信!”陈育坚说。
这种自信不是没有缘由的。绿头鸭饲料主要是玉米和稻谷,每天只喂四成饱,然后放养在海滩上,由它们自己啄食小鱼小虾。平时不打针,只以中草药混入饲料中喂养。
“绿头鸭野性十足,是吃海鲜长大的,会飞!”道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国连做起了“广告”。
从饲料储存室里出来,王修录又一头钻进鸭棚查看鸭子进料情况。在鸭棚东北角,王修录发现一只鸭子嘴巴里叼着一条绳子,便马上叫上技术人员抓住鸭子,两个人再小心翼翼地把绳子从鸭嘴里拉出来,救了鸭子一条命。
对养鸭,王修录就是这么细心,这么用心。他知道,每卖出一只鸭,合作社保底收入5元,同时还获得纯利润的10%。靠着养鸭,他今年脱贫完全没问题,但要想富起来,要想更多的村民和他一起脱贫,还得好好养鸭、爱鸭。(记者 李科洲 程范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