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艺术院校与文艺院团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017-12-25 10:49:37|来源:海南日报|编辑:王俊娇 |责编:孟慧
分享到:

  海南省艺术院校与文艺院团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团校合力舞动海南文艺

  【文体】【教育专题-焦点图】【即时快讯】海南艺术院校与文艺院团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原创经典舞剧《黄道婆》。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文体】【教育专题-焦点图】【即时快讯】海南艺术院校与文艺院团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琼剧《寻亲记》剧照。(资料图)

  今年8月,全新编排的原创民族舞剧《黄道婆》在海口上演,随后又开启了两轮国内巡演。作为《黄道婆》一剧中的重要角色,黎族少女符巧贯穿全剧,成为该民族舞剧的重要符号。

  《黄道婆》剧中的主要角色有女主角黄道婆、男主角阿山以及黎族少女符巧。其中,前两位的扮演者均来自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蹈团,而符巧的扮演者赵小蕾则是来自海南省歌舞团附属芭蕾舞蹈学校,其演出收获了一众专家的好评。

  此前,主要演员外请是不少院团的第一选择,这次本土演员赵小蕾能在《黄道婆》如此大型作品中担纲主演,从某种程度上映射出海南在培养艺术人才方面,开始有了新鲜气象。

  以团带校 培养本土专业人才

  舞剧《东坡海南》《黄道婆》动辄用近百人团队,以《黄道婆》为例,仅演员就有87人,而撑起如此规模演出队伍的,正是省歌舞团附属芭蕾舞蹈学校的学生们。

  缺人,缺高水平人才是本地文艺院团都在面临的问题。对于这一点,省歌舞团团长彭煜翔深有体会。

  2011年,省歌舞团率先在省内院团中完成了转企改制,成立海南省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但在这之前,他们就陷入了人才极度缺乏的困境。此前,团里为了创排节目会从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借”艺术专业的学生,但因为这些高校学生流动性较大,并面临毕业离开等问题,直接影响了节目的创排。

  为了解决没有舞蹈人才这一难题,省歌舞团在当时的办公地——海口蓝天路上一处不足4亩地大的地方办起了舞蹈学校。团里将库房、办公室改为练功房和宿舍,外聘优秀教师加入,又走遍整个海南岛去招生。

  时至今日,省歌舞团附属芭蕾舞蹈学校成为省歌舞团的中坚力量,该学校与北京舞蹈学院保持密切合作,多位优秀毕业生前往北舞进修。

  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省歌舞团创新发展,“在体制与市场间探索”,闯出了一条“以团带校、团校结合”的特色发展之路。不仅创作出了多部传播海南文化的艺术精品,也为本地舞台艺术发展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

  2014年,通过海南省属经营性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三亚市人民政府、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三方共建共管海南省民族歌舞团,省民族歌舞团也尝试吸收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的优秀专业人才来不断扩大自身文艺人才队伍。

  “走出去,请进来” 提升业务水平

  相比省歌舞团、省民族歌舞团这些以舞蹈作品创作为主的院团,省琼剧院以及大量民营琼剧团对本地人才的需求就显得更为“精准”,剧本创作、戏剧导演、乐队演奏等部分可以吸收外来人才,但作为地方戏种,演员则必须招收本地人才。

  近年来,省琼剧院以“送出去”“请进来”优化提升院团演职人员业务水平。中国戏曲学院进修归来的李硕征在省琼剧院全新打造的精品琼剧《冼太夫人》中担任副导演,从上海戏剧学院进修归来的张昌义更是在省琼剧院三团独立导演作品。

  除了“送”演员,省琼剧院还“送”团员出去学编剧、学舞美、学音响调音等;同时将国内优秀的戏曲演唱、舞台技术等方面的专家请来院团进行针对性的理论授课和实训。

  然而,院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力量是有限的,总是要有源源不断的新人加入,才能保持院团和艺术作品的生命力。那么,海南这些文艺院团的新人从何而来?

  目前,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高校艺术专业以及海南省文化艺术学校(以下简称“省艺校”)、省歌舞团附属芭蕾舞蹈学校成为本地院团的人才的“供给”源头。除了省歌舞团附属芭蕾舞蹈学校具有针对性“输血”外,省艺校成为了文艺院团,特别是琼剧院团的主要人才供给基地。记者也了解到,高校艺术专业的毕业生留在海南文艺院团或就业后依旧从事对口专业的人数量十分有限。

  省艺校是中国戏曲教育联盟常务理事单位,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首次开办了中职与本科院校“3+4”琼剧表演专业试点项目,为琼剧事业培养高水平人才。学校琼剧专业与中国戏曲学院、中国戏曲学院附中、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等开展扶持与共建合作,不仅对这所中专院校有重要意义,对海南的戏曲人才培养也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该校师生同台排演的琼剧《青梅与王子》《劈陵救母》《寻亲记》《琼浆玉露》和舞剧《秋菊传奇》等多部作品收获观众及专家好评,并多次应邀赴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演出。省艺校形成了“以项目带动教学”的模式,不断加快人才培养。

  缺乏高端人才 院团呼吁更多支持

  近年来,我省对文艺院团、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给予了资金与政策的扶持。2017年,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文体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海南省学校戏曲人才培养工作的通知》,从学校院团建设、平台搭建、机制完善等多方面明确目标与方向。

  然而,记者也了解到,政府给予的资金扶持往往以单笔资金或某一项目的经费补贴、扶持为主,我省目前还没有设立专门针对文艺人才培养的长期扶持专项资金。而多位院团负责人表示,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工作,特别是对于国有院团而言,离不开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有力支持。

  基于经费、从业人员总量等因素限制,不少文艺界人士表示,海南目前仍缺乏高水平文艺人才。本地艺术院团目前打造舞台艺术精品,必邀请国内知名导演、编剧、演员等。

  当然,“大戏”邀请国内专家加入并不只发生在海南,即便是北京、上海等文化一线城市在打造重点作品时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但不可否认的是,文艺人才资源丰富的地方能够为每一部作品的成形提供更多的选择,也更加能够带动一地的文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