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起向善 情暖海口

2018-01-15 10:07:12|来源:新华网海南频道|编辑:王俊娇 |责编:孟慧
分享到:

  【琼岛先锋】【即时快讯】“益”起向善 情暖海口

  “4点半课堂”活动。新华网发

  对于海口凤翔敬老院的孤寡老人们来说,吃饭是个大问题,有时一根火腿肠、一包咸菜就打发了一顿饭。云开见日义工社的志愿者发现后“为爱开荒”,他们在养老院三百多平方米的空地种菜、圈养家禽,改善老人伙食,而这一干,就是三年多。

  海口市各处,活跃着一批又一批这样的志愿者队伍,只要社会有需要,身边人有困难,就会出现他们的身影。近年,海口市以建设“公益海口”为目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为建设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汇聚正能量。

  【琼岛先锋】【即时快讯】“益”起向善 情暖海口

  “绿水青山·保护湿地”志愿服务活动。新华网发

  典型引领带动志愿服务日常化

  共青团海口市委员会志愿者工作部副部长欧阳资曾是一名教师,后从事志愿服务管理工作。他经常走访社区老年人、下岗失业人员等,了解他们的需求,策划帮扶方案。2014年,欧阳资打造“阳光扶老”慈善志愿服务项目,覆盖全市四个区的十个敬老院。2016年5月,他组织海口市首个新媒体公益活动——“你的心愿我的志愿”海口市“双创”关爱圆梦活动,心愿在网上发布,一天之内就被认领一空。2017年3月,欧阳资和同事策划了“青山绿水▪共卫美舍河”志愿服务项目,集结了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员工等社会各界力量,助力恢复和保护美舍河的旖旎风光。

  对于天涯社区的网友来说,“龙哥哥⑧⑧⑧”这名号如雷贯耳。他叫郑兴杰,人称海南志愿者“灵魂人物”。对于公益,郑兴杰很“痴”,一做就是18年。他天天泡在网上码字,在国内、省内陆续建立起上百家网络志愿组织,把民间公益活动系统化,用无限创意动员网友开展公益活动。在他的努力下,一拨又一拨的人参与到爱心队伍中来。“我正是在‘龙哥哥’的影响下,才加人到志愿者行列,一步步坚持走下来。”全国道德模范文兵说。

  在海口市,像欧阳资、郑兴杰这样为公益事业奉献的人还有很多。

  2014年9月3日,志愿者杜江接到一个来自白沙偏远地区的求助电话,求助者是一位刚考上大学的贫困学子,正为学费着急。随后,杜江携同伙伴赶往白沙山区,那天下雨,道路泥泞,小车无法通行,一行人在雨夜徒步50多公里,才把善款送到学子家中。杜江从事公益20年,其组建的海南省义工互助协会从最初的十余人增至现在的1800余人,成员包括白领、家庭主妇、部分高校学生等。

  2005年,强台风肆虐全岛,当时还是学生的吴丽莎第一时间加入到红十字救灾志愿队伍,直到第七天,红十字会才发现这个女孩不是他们的成员。如今,吴丽莎的志愿服务时间已长达15年。每次活动,吴丽莎总会带着一岁多的女儿——小聋聋。小聋聋跟着妈妈参与了帮扶老人、关爱特殊儿童等活动,为爷爷奶奶扫地,跟智障儿童一起做游戏,每次去活动也穿着和妈妈一样的社团T恤,有模有样。

  在典型人物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海口市民主动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截至2017年,海口市共有实名注册志愿者超过26万人,占建成区常住人口的13%;各类注册志愿服务团队超过3203个,服务总时长超过713万小时,志愿者年平均服务时长超过25小时。如今,每50个海口市民中,就有8名志愿者。

  【琼岛先锋】【即时快讯】“益”起向善 情暖海口

  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新华网发

  丰富活动深耕志愿服务项目

  随着海口市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服务项目也越发精细。他们坚持扎根社区,以空巢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众为重点,深入推进“扶贫帮困”“邻里守望,社会关爱”“党员进社区,认领微心愿”“文明交通劝导”“志愿集市”“慰问关爱优秀和困难志愿者”“禁毒宣传进社区”等有声势、可持续、见成效、便民利民的活动。

  志愿服务精准化。海口市志愿者们有的面向小学生开设“四点半课堂”项目,通过“社工+志愿者+家长”的机制开展服务,除了课业辅导外,还有各类主题趣味活动;有的面向孤寡老人开展“田螺计划”项目,切实保障孤寡老人的一日三餐,坚持每周一次,300多期下来,累计参与人数6000余人;有的借助《直播12345》栏目,推出“志愿服务进社区大型公益活动”,将文艺演出送入社区居民,帮民众解决问题。活动开展至2017年,累计举办了60多场,得到了一致认可……

  创新志愿服务机制。推出“青春助力·精准脱贫”志愿服务项目,将志愿服务与扶贫相结合,关心贫困家庭及贫困学子;组织“看见海口”和“海南年俗展”文化展览活动,利用微信传播国学和地方文化;建立全省首家“公益+中医理疗”的养生馆,帮市民调理身体......

  为志愿项目提供孵化条件。通过建设“椰城志愿者之家”、搭建“七有”服务示范站点,以点带面扩大志愿服务影响。在万绿园建设海南省第一家“志愿者之家”,让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志愿者以及各团体活动、项目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交流互动,成为志愿服务的信息枢纽站、项目孵化器。此外,还通过考察来吸收新的公益组织成为理事单位,孵化更多更好的公益项目。组织保障推进“集团军”作战

  目前,海口市有志愿服务组织3000多个,基本覆盖社会治理、群众生活等方面,涌现出一批公信度高、带动力强的志愿服务组织。比如,海口妈妈训教团、海航实业志愿者协会、海南义工互助协会、海口市暖乡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等。

  2016年7月31日,“公益海口”平台上线,志愿者点赞称“公益人有了‘家’”。2016年8月28日,海口市成立志愿服务联合会,进一步有效整合海口市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改变了海口市志愿服务组织没有统一协调统筹、各自为战的局面。

  2016年9月19日,一位因车祸重伤的少年急需B型血。志愿者在“公益海口”网络服务平台发布了一则“招募单”。还不到5分钟,上千名志愿者关注,20名志愿者响应,1600cc的B型血很快募集送抵院,伤者顺利完成手术。

  志愿服务联合会通过成立内设机构、确立制度等方式进行规范管理,明确成员承担综合协调、活动组织、内引外联等职能,以适应全民公益进入“整建制推进、集团军作战”的新阶段,争取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2016年10月,第21号台风“莎莉嘉”登陆海南。联合会在第一时间,集结各区、各高校等志愿服务团体,为受灾群众提供安全转移、人道救援等服务。其中,开展道路清障、安抚滞留旅客等志愿服务活动约100场次,共组织志愿者约3800余人次。海口市还创新提出“五个一”工作机制,为实现“志愿之城”提供保障。一是成立一个工作机构,在海南省率先成立市级全民公益办公室,统筹协调创建志愿之城工作;二是出台一部重要法规,《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深入开展全民公益的决定》,并确定每年3月份的第一个星期日为“海口市全民公益日”,动员全市人民“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当志愿者”;三是组织一个社团,由海口市文明办牵头协调,整合各类志愿服务资源,在海南省率先组建市级志愿服务联合会,负责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工作,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四是创建“公益海口”志愿服务网站,在海南省率先探索“互联网+志愿服务”模式,及时发布各种有关公益的新闻;五是打造“文明生态”“公益假期”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大力推动志愿服务品牌化、项目化。

  一系列规章制度出台,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效化。《关于深入开展全民公益活动的决定》确定每年3月的第一个周日为全民公益日;组织起草《海口市志愿服务条例》,已列入市人大立法进程;出台《海口市星级志愿者评定与激励回馈暂行办法》《海口市关于进一步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意见》,健全志愿者星级认定、回馈奖励制度,调动全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2017年,海口市将志愿服务列入了为民办实事事项和“双创”督查评估范围,并推动成立公益基金会,加大志愿服务保障力度。

  据海口文明网2017年6月公布的数据,海口各类注册志愿者团队3203支,实名注册志愿者26万人,志愿服务总时长超713万小时。(黄春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