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游,该不该收门票?

2016-11-16 17:38:48|来源:海南日报|编辑:董健雄 |责编:

  近年来,我省的乡村旅游一年比一年火爆,成为了旅游市场的一大亮点。以今年的国庆黄金周为例,我省乡村旅游游客接待量就达到了100.16万人次,同比增长了60.69%。

  然而,海南的乡村游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了“成长的烦恼”,如省内有个别著名的乡村旅游点,在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打起了门票的主意,为此引来了不少游客的负面评价。

  乡村旅游该不该收门票?海南的乡村旅游,“钱途”在哪?围绕业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旅游周刊》记者采访了部分游客、乡村旅游点的村民、乡村旅游点的投资经营者与旅游专家,希望共同探寻一条乡村旅游的良性赢利及发展之路。

  争议

  门票是“伪命题”

  “原本自由进出的村子,支起栏杆收门票,大煞风景,简直破坏了我心目中乡村的淳朴自然形象。”游客周女士一提起国庆黄金周在省内某个乡村旅游点的遭遇,连连摇头。

  “人家听说收门票的消息后肯定下次就不来了,我们的生意会受影响的。”经营农家乐的村民愤愤不平。

  “虽然一到节假日村里来的游客数量很多,但是他们其中有很多人只是转转就走,都没有消费,甚至不少人连饮用水都是自备。”某个乡村旅游点的村干部向记者倒“苦水”,“这么多人来到村里,给保洁等村庄的公共事务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完全依靠上级投入不现实,需要有一项收入来支撑。”

  相比资源型景区的高额门票,以休闲度假为目的的乡村旅游点要不要收取门票,一直是业界有争议的话题。

  省社科联副主席、旅游专家陈耀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对乡村旅游点收门票的行为持“不赞成”的态度,但同时陈耀也认为,“是否收门票,取决于各自的资源禀赋、产业依托以及运营模式。”陈耀说,如果一个乡村旅游点依托先天资源加上后天人为努力已经打造成一个景区式的乡村旅游点,凭借其独特的垄断优势或鲜明卖点收取门票,其实和传统景区的经营逻辑相似,从企业经营角度讲,都无可厚非。

  “从目前来看这种类型的乡村旅游点收取门票的模式虽然简单粗暴,但在当下仍有一定的市场空间。”而一些没有特殊资源的地方,陈耀认为,可以通过深挖地方文化打造美食等引爆点,同时积极开发参与性较强的活动产品,让游客享受到独特的体验愿意投入消费从而实现盈利。

  建言

  找准商业模式

  旖旎的自然风光,别样的民族风情,淳朴的民风民俗,这是我省乡村旅游的美丽一面。但是,美丽的背后也有不和谐音符:基础设施条件薄弱,限制接待能力;服务水平欠缺,影响消费体验;经营模式同质化严重,导致行业恶性竞争等等问题成为我省乡村游发展的短板。

  “乡村旅游点要精品化发展与管理,光靠政府的扶持和村民的自治有一定难度,从长期来看还需要引进有经验的民间投资者与管理者,这其中就涉及到了投资成本与回报问题,”海口一位乡村旅游点管理者坦言:“收取门票只是乡村游开发初级阶段的一种运营方式,初期便于有效管理,从长久来看还是要根据自身特色挖掘乡土文化,制定适合自身的商业发展模式。”

  目前我省一些乡村旅游点已经开始尝试打造自身特有的发展模式。11月5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与海口天堡嘉圆实业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约定在海口冯塘绿园乡村旅游点合作建立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兴隆热带植物园)海口科普教育基地,将巧克力科普体验等兴隆热带植物园的特色旅游项目“搬”到海口。

  冯塘绿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将借助香饮所的科研力量,利用冯塘绿园的橄榄园开发系列产品,打造橄榄的全产业链,让企业和村民在科研成果的转化中受惠。”

  “我们希望通过万宁科普游与海口乡村游的‘牵手’,实现叠加的全域旅游效应。”海口市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说,乡村旅游的发展是我省全域旅游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点”,只有找准特色制定出适合自身的商业模式,就会有盈利点,才会让村民和民间投资者更加有动力投入乡村游的建设中去。

  方向

  发展乡村度假

  “一提到海南,大家想到的当然是滨海度假,没想到海南的乡村也很有特色很有味道!”刚刚结束的这个周末,琼海北仍村又迎来大批慕名而来的岛内外游客,来自吉林的赵先生带着孩子尽情地“逛村”,享受着海南特有的“乡愁”。

  “海南特殊的地理位置与省情决定了旅游市场对岛外市场的高依存度,乡村旅游当然不能例外。”陈耀说,从目前游客的构成来看,仍然以省内游客为主,但从长远来看,如果不能成功争取到内地及境外市场的支撑,要将海南乡村旅游成功打造成可持续的产业链,几乎是不可能的。

  “现在我们的乡村游仍然处于观光休闲阶段,还没有真正进入乡村度假时代,这也是乡村游收获盈利的时代。”陈耀说,相对外省而言,海南有着环境和气候上的天然优势,这也是海南乡村游的优势,“但要跟内地大市场抢蛋糕,就需要打造有创意的海南乡村游产品,也就是个性化发展的乡村游,而不是标准化的建设。”

  陈耀建议,乡村旅游点在建设中要区别于城市形成独有的乡村性,“不要建成城市的大公园”,同时要注重挖掘本村的特色文化和生活方式,区别于其他乡村,此外同一个村子每一个经营户都要有特色,“住房、饮食、游乐项目等内容都要不一样,比如这家卖豆腐隔壁家就尽量不要做相同的产品。”

  目前,我省已经设定了目标,到2020年,全省要创建3-5个发展产业化、经营特色化、管理规范化、产品品牌化、服务标准化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打造50个特色鲜明的旅游风情小镇、100个风情村,发展100个A级乡村旅游点,争取实现全省接待乡村旅游游客1015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30亿元。

  各方观点

  游客

  原本自由进出的村子,支起栏杆收门票,大煞风景,简直破坏了我心目中乡村的淳朴自然形象。

  农家乐经营者

  人家听说收门票的消息后肯定下次就不来了,我们的生意会受影响的。

  村干部

  节假日村里来的游客数量很多,但大部分人转转就走没有消费。这么多人来到村里,给保洁等村庄的公共事务带来很大的压力,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完全依靠上级投入不现实,需要有一项收入来支撑。

  乡村旅游经营者

  收取门票只是乡村游开发初级阶段的一种运营方式,初期便于有效管理,从长久来看还是要根据自身特色挖掘乡土文化,制定适合自身的商业发展模式。

  业内专家

  景区式的乡村旅游点,凭借其独特的垄断优势或鲜明卖点收取门票,其实和传统景区的经营逻辑相似,从企业经营角度讲,都无可厚非。

  对一些没有特殊资源的地方,可以通过深挖地方文化打造美食等引爆点,同时积极开发参与性较强的活动产品,让游客享受到独特的体验愿意投入消费从而实现盈利。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