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的湿地分布在哪?包括了哪些类型?有什么特点?湿地里都有什么样的动植物……这一连串的问题,在《中国湿地普查——海南卷》中都可以找到答案。11月13日,在海南湿地保护媒体沙龙活动上,该书首次正式“亮相”,详实记录了我省的湿地资源“家底”。统计显示,海南岛湿地总面积为32万公顷,共有5类25型,湿地类型十分丰富。
据了解,中国湿地资源系列图书由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写,海南卷主编由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江海声担任。1997年,江海声参与主持了海南省第一次湿地资源调查,在一些技术和手段处于摸索阶段的当时,调查团队走遍山海林田,记录下了海南第一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时隔15年后,2012年,我省开展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江海声再次加入其中,这一次,海南湿地资源重新被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海南岛湿地总面积为32万公顷,其中自然湿地面积为24.20万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75.62%。此外,海南岛还有人工湿地7.80万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24.38%,其中以库塘与水产养殖场为主要的组成部分。另外,我省还有丰富的水稻田湿地资源。
另一方面,海南湿地资源具有类型多样、典型热带性,且东西、南北差异显著等特点。目前,全省已建立各级以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共有25处。
若将这些数字,转化为我们身边常见的景,也许更为直观:沿海海域和滩涂,孕育了丰富的鱼类、虾类等水产资源;南渡江、万泉河和昌化江,是主要的河流水系;独特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则为许多鸟类提供栖息地……各类湿地组成了我省的“海岛之肾”,在蓄水防洪、调节气候、物种基因库等方面,发挥着相当“给力”的作用。
此外,11月14日-18日,在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和UNDP-GEF海南湿地保护体系项目办组织的“海南媒体湿地保护环岛考察”活动中,记者了解到,近些年来,我省湿地保护体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目前湿地资源保护仍存在占用及改造、污染影响、过度利用、外来物种入侵,以及湿地保护管理不足等问题。对此,相关专家提出建立健全各级湿地保护和管理机构、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开展湿地综合管理、进一步加强对湿地的保护利用等相关建议。
湿地
生物
湿地堪称
珍稀动植物王国
1
湿地植物
包括沼生植物、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初步统计海南有湿地维管植物247种,其中蕨类植物11种,被子植物236种
常见湿地植物
红树林植物:大戟科的海漆;海桑科的海桑;红树科的角果木、秋茄、正红树、海莲、木榄和红海榄;使君子科的榄李和紫金牛科桐花树等
珍稀濒危湿地植物
在海南岛所记录的38种红树植物中,榄李、红榄李、海南海桑、杯萼海桑、卵叶海桑、拟海桑及水椰为濒危种
特有湿地植物
海南海桑为海南岛特有物种;红榄李和水椰为典型的热带地区物种,我国仅在海南岛南部分布
2 湿地植被
根据植被型组-植被型-群系的分类,海南岛共有3个植被型组,即草丛湿地植被型组、浅水植物湿地植被型组、红树林湿地植被型组,共有5个植被型,逾20个群系
3 湿地动物
共记录湿地脊椎动物有177种,隶属27目72科134属
鱼类的物种比例最高,达到48.59%
其次是湿地水鸟,所占比例为32.77%
再者为两栖类,所占比例为8.47%
爬行类占7.34%
兽类仅占2.82%
此外还记录了100种大型底栖动物,隶属14目47科79属
常见的湿地动物
1.湿地水鸟
常见的有:鹭科的牛背鹭、大白鹭;鸭科的栗树鸭、绿翅鸭;鸻科的蒙古沙鸻、铁嘴沙鸻;鹬科的红脚鹬、泽鹬等
2.鱼类
常见的淡水鱼类:鲤科的鲤;鳅科的泥鳅;鳢科的斑鳢等
常见的海洋鱼类:青弹涂鱼等
3.常见的两栖动物:蛙科的泽蛙、沼蛙等
4.常见的爬行动物:游蛇科的铅色水蛇、渔游蛇等
5.常见的哺乳动物:野猪、隐纹花松鼠等
珍稀濒危湿地动物
本次调查记录的国家II级保护物种有8种,分别是两栖纲的虎纹蛙;鸟纲的岩鹭、白琵鹭、黑脸琵鹭、鹗、小杓鹬和小青脚鹬;哺乳纲的水獭
特有湿地动物
本次调查记录的海南特有湿地动物有7种,其中河流淡水鱼类记录有2种,包括保亭近腹吸鳅与海南原缨口鳅。两栖类动物记录有5种,包括海南溪树蛙、脆皮蛙、海南湍蛙、细刺蛙和小湍蛙
资料数据来源与支持:
《中国湿地普查——海南卷》
海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
UNDP-GEF海南湿地保护体系项目办
五源河和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对外开放受到了海口市民的广泛关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