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南省优秀青年作家不断涌现,文学界生机勃勃
笔触浸润海之南最写不尽是担当
“选择写作,就是选择了一条略显艰难的道路,但幸运的是我们的大环境越来越好。”12月15日,在2014-2015年“海南文学双年奖”颁奖仪式上,刚刚获得“新人奖”的青年作家王海雪说道。当天,海南省文学院也正式揭牌成立。
近年来,在海南省委宣传部、省作协等相关部门机构的扶持和推动下,在一批又一批本土作家与文学爱好者的努力下,海南文学界生机勃勃。一群本土青年作家悄然崛起,拿起纸笔,书写人文,以年轻视角传播社会正能量。
由“我”书写家乡故土
在写作的道路上前行,王海雪在近一年里收获了丰硕果实:就在摘得“2014-2015年海南文学双年奖之新人奖”之后,她以作品《拿来,酒瓶》《道具灯》获得了“第四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中篇小说佳作奖”,她也成为我省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作家。
这位“85后”坦言:“我写作没有多么宏大的目的,纯粹就是为了自己而书写。”王海雪说。
因为纯粹的喜爱,14岁的她以班上人物为原型,写了五万字的武侠小说。从2011年在文学期刊《天涯》杂志上发表短篇小说《小镇六月》开始,王海雪算是正式走上了纯文学创作的道路。翻阅王海雪几年来在《天涯》《小说界》《山花》等文学期刊上发表的作品,不难发现她都是“从最熟悉的生活写起”。成长在海口市龙塘镇的她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洞察着身边的人物与故事。
“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经济浪潮席卷了故乡。成年后的我,将这些变化勾连起来,对个体人物命运的思考也就融入了小说之中。”王海雪说。这些年来,她的作品成为了一个年轻人对这片故土的真实、深沉的眷恋与一份深刻的思考。
比起文学界中的“中坚力量”,这些“80后”、“90后”作家更加追求在作品中探寻“真我”,以“我”叙事。当下的时代让他们多了些洒脱。
拿起笔头担起责任
14岁开始为杂志供稿;18岁开始自己的网络文学之路,两年后就以“套书”形式出版处女作……2014-2015年“海南文学双年奖”新人奖的另一名获奖者——今年25岁的钟惠,年纪轻轻就已出版了10本书籍,一份对写作毫无理由的热爱让她坚定地走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
“草根作家想要从网络平台上脱颖而出就要付出努力。”钟惠说。有一次,她发着高烧,但为了兑现“一日更新8000字”的承诺她依然坚持写作。
以笔名“梨花颜”所撰写的一系列言情小说让钟惠赚足了人气的同时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但出版过几部作品后的钟惠却在2013年开始了从言情到社科类创作的转型。
“言情固然有着更大的市场和商业价值,但身为作家,我觉得拿起笔的那一刻就要担起一些责任,我很希望用自己的力量给年轻人写些有价值的文字。”在钟惠看来,作者不能完全跟着读者的口味走,而是要在读者想看的内容里融入作者自己有意义的想法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大家在阅读时产生共鸣。
毕业前夕,看到那么多的年轻人站在社会大门前备感迷茫也帮助她下定转型决心。
2014年,她的社科类图书《越努力,越幸运》正式出版,上架一个月,这部作品就进入当当网全国励志类图书销售排行榜前100名,当年10月就进行了二次加印。“希望我的作品可以将年轻人引向更宽阔的平台,自己的文字能够为大家带来正能量。”钟惠说。
现在,学习历史出身的钟惠又开始从自己的专业出发,希望从学术角度创作一部有关仓央嘉措的历史类书籍,为读者带去更多的专业解读。
“每一位作家都会有着自己的成长经历,想要对社会产生思考就要关注社会大人群,我们很高兴能够看到越来越多“90后”作家能够有这样的意识。”《天涯》杂志副主编林森说。
据介绍,近年来,海南省作协通过一系列政策推人才、推作品。新成立的海南省文学院未来将通过组织作家培训、开展省内外文学交流活动、签约优秀文学作品项目等方式为作家造沃土,推动海南文学取得新的进步。
五源河和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对外开放受到了海口市民的广泛关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