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民大附中陵水分校全景。
走进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陵水分校,红色的“和”雕塑屹立在广场中央,一座座整齐大气的教学楼林立两旁。这是承载了陵水教育希望的一所学校。
2013年5月,为了实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跨越式发展,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与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通过 “协议管理、整体委托、自主办学”的方式,办一所现代化全日制寄宿高中。在建设过程中,又决定增设初中部。
经过4年的探索与发展,陵水分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2016年高考,陵水分校首届毕业生参加了高考,一本上线率为43%,一、二本上线率为84%。在2016年高二会考中,人均总分为359分。
借校办学 辛勤拓荒
陵水下辖11个乡镇、两个国营农场、489个村寨,全县4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近30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3%。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县的陵水,教育水平相对落后,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其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凸显。
陵水需要一所先进的学校!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陵水分校,就是在“科教兴县”战略指引下,陵水县政府和民大附中为迅速提升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水平、改进陵水当地教育落后面貌而设的;而这,也是民大附中教育集团办的第一所分校。按照双方协议,陵水分校位于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核心地段,占地近200亩,投资4亿元,是按照省级示范校的硬件标准建设一所花园式公办学校。
2013年初春,时任湖南常德二中校长唐洪波,在民大附中全国公选优秀教育人才选拔中脱颖而出,受聘为陵水分校校长。当年上半年便“空降”陵水,筹建学校。
根据协议,陵水分校2015年下半年才投入使用。当时学校还只存在于图纸上,校址只是一片荒草地。为了迅速改进陵水教育面貌,双方商定,从2013年秋季学期开始,先借用陵水思源学校校园办学。
民大附中陵水分校广场及教学楼。
第一次踏上陵水这片热土的唐洪波与他的团队,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办学的法人资格证、机构代码证的手续,并顺利完成了申请办学经费、招聘教师、后勤保障等系列工作。
“不能等了!孩子们等不了。”谈及为何在配套建设未完成的情况下着急开学,陵水分校常务副校长王利民感慨说道,“等一年就会耽误一批学生,尽早开始就能让孩子尽早接受好的教育。”
因为缺少招生前期宣传,当地民众对新建的陵水分校知之甚少。为了争取到相对较好的生源,唐洪波与同事用10余天时间,走遍了陵水各乡镇初中,向当地学生宣传民大附中与陵水分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水平。
2013年8月下旬,从全国各地前来的22名教师一抵达陵水,陵水分校便组织他们开展培训,讲述民大附中“共美教育”优良传统,使全体教师明确,分校将着力为陵水百姓在家门口办一所“学生向往、家长放心、人民满意”的好学校。
第一批陵水分校新生入学了。全校22名教师与186名新生,和思源学校的师生挤在一个校园里工作读书,除了课堂拥挤,连吃饭都要错峰进行。
即便如此,陵水分校的建设依然不放松品质要求。建设过程中,民大附中校长田琳多次从北京到陵水进行实地调研,了解陵水分校的需求,与分校负责人制定和多次修改方案。同时召开陵水分校前往北京访学的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并对家庭贫困的分校访学生发放助学基金,践行“和”文化教育的理念。
2015年9月,陵水分校按计划建成并投入使用。而随着增设初中,学校的发展条件更加完备。目前,共有教师128人,初、高中学生共计1900余人,共有初中教学班22个,高中教学班18个。
创新模式,成效初显
2013年至今,陵水分校通过借鉴民大附中办学经验,根据实际情况,搭建起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育人体系。
狠抓基础,是学校教学的起点。“我们入校时基础太差,老师们甚至从字母开始重新教。”回忆起高中时光,该校2016届高三优秀毕业生郑双双说。
据介绍,建校至今,该校坚持“引进、培养、管理”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念,每年组织两次全国招聘,秉承公开、公平原则,从全国各地中学优秀管理干部、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和退休教师中,选拔能力出众的教育人才,从“985” “211”等高校中挑选应届优秀毕业生加入陵水分校教师队伍“大家庭”。
为了提高教师队伍实践能力、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陵水分校除了在招聘时把好关,还充分利用民大附中定期派驻优秀教师支教的良机,对新招青年教师进行面对面、手把手地帮带培训。同时,还采用“请进来、走出去、学回来”的形式,邀请民大附中校长田琳、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戚业国等到校授课,选派教师参加培训。并通过举办新入职教师入门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年轻教师汇报课以及总校教师“同课异构”等活动,构建学习型教师队伍,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民大附中陵水分校校门。
在探索高位均衡发展的教改新模式中,陵水分校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于2014年首先开办了“皓泰圆梦创新实验班”。实验班除了开展培育学生创新素养的实验项目,还开设部分大学本科的基础课程,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采取2年在陵水分校就读、1年在民大附中交流学习的“2+1”培养模式,让优秀的学生既能在本校接受良好教育,又有机会在和全国各民族优秀学生交流学习中进一步提高。
除此之外,“皓泰实验班”还联合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10所国内知名大学,开展与高校联合培育学生创新素养的实验项目,联合培养人才。
在运用中央民族大学附中教育资源的同时,陵水分校根据陵水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学优质的课程体系,经过4年的探索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统计,在2016年高考中,陵水分校一本上线率为43%,一、二本上线率为84%,一批优秀毕业生考取了包括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重点院校。在2016年高二会考中,人均总分359分。这些成绩得到了当地政府、群众的肯定。
“共美”教育 继续前进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先生的16字谏言深深地刻在陵水分校每一位师生心中。
陵水分校肩负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使命感,秉承“共美教育”和“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的核心理念,将培养民族精英、国家栋梁的作为办学目标,为“共美教育”贡献“陵水模式”。
把“国旗下讲话”作为常规的工作,用学生的动情心声触动学生的心灵底处;组建南海之声合唱团;举办“亲近陵水,了解海南”活动,让学生感受家乡自然美与“人文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习不拘于课堂,增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陵水分校坚持“以德育为主线”,采取开放灵活的教学方式,尽最大能量挖掘学生潜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校园“奋斗文化”基因植入学生心田。无论成绩优劣,陵水分校师生都互不放弃,珍惜“在一起”的时光,追求共同进步。“在这里,我们明白了奋斗的意义,懂得不能再随意面对自己的人生前途了。”高一(1)班学生董达芬刚入学时,成绩并不是特别突出,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树立了明确的奋斗目标。通过不懈努力,成为首批进入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学习的26名优秀学生之一。
民大附中陵水分校高二年级学生在上课。
成绩证明了“奋斗文化”的优越性。在入学成绩较差的情况下,2015年陵水分校学生在会考中,文科成绩超出全省平均分50分,理科超过全省平均分45分。创办时间不长的初中,在全县统一考试中,各项指标均高于当地其他学校。
“建一所培养民族精英的学校,让‘陵水模式’为‘共美教育’做贡献。”王利民表示,陵水分校未来将继续努力,助力民族地区教育。据介绍,投入1个多亿元的“二期工期”,将为校园添置体育艺术馆、泳池等配套设施;“智慧校园”项目将引入互联网教育手段,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投入1000万元的“校园文化”项目将为学校“换上新装”;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创客空间”,将给有科研爱好的学生提供发挥空间。此外,筹谋2年,与国防科工委合作开办的“钱学森实验班”也将于今年9月招生。
以“和”文化作为核心理念的陵水分校,借助民大附中教学优势,迅速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采用“混合式人才培训模式”,将持续推动陵水分校建成为生态校园、文明校园、书香校园、智慧校园。
“近年来,陵水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优质的教育资源有了更高的要求。陵水和民大附中合作办学,引进了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和优质的资源,契合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需求,成效显著,是成功的经验。”陵水县教科局局长肖海山说。
五源河和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对外开放受到了海口市民的广泛关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