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首提“旅游人才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2017-03-01 16:30:55|来源:海南日报|编辑:陈爱暖 |责编:张曦晛

  日前发布的《2016三亚市旅游人才发展白皮书》显示:截至2015年底,三亚市逾两千多家旅游企业,旅游业从业人口总规模达10.5万人,占三亚常住就业人口21.5%,超过1/5。其中,从事旅游酒店、旅游景区、度假公寓行业的占据近七成分额。

  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三亚面临着旅游从业者频繁跳槽流动,处于“人才中转地”的尴尬局面。数据显示,每5年约有一半的旅游从业者流出三亚。针对这一人才瓶颈,《白皮书》提出“旅游人才海绵城市”建设构想,希望建立“阶梯型”人才发展思维,吸引不同代际、层次、国家等多元人才,助推三亚旅游产业升级转型。

  人才

  告急

  无端成为“人才中转地”

  根据《白皮书》统计,截至2015年底,三亚市逾两千多家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口总规模达10.5万人,占三亚常住就业人口21.5%,超过1/5。其中,在该市旅游酒店、旅游景区、旅游地产等11大涉旅行业中,从事旅游酒店、旅游景区、度假公寓行业人才数量尤为突出,三大行业旅游人才数量近7万人,成为该市旅游人才结构重要组成部分。

  与三亚旅游人才规模数量庞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市面临着旅游从业者频繁跳槽流动,处于“人才中转地”的尴尬局面。数据显示,每5年约有一半的旅游从业者流出三亚;同时,47.4%的被调查者表示可能在未来的半年至一年内离开三亚,53.7%的表示可能在未来的三年到五年内离开三亚。旅游人才频繁流动,对发展产业智力支持、旅游产品创新打造产生严重制约。

  “基础设施落后,城市文化氛围不够浓厚,除了自然风光,三亚还需在多方面努力,才能提升城市吸引力。”作为外籍旅游从业人员,三亚欧非亚国际多元文化餐吧相关负责人陈安南建议,促进旅游餐饮+文化内涵结合,推动城市文化品质提升。

  此外,旅游人才教育水平参差不齐,行业间人才分布不均衡状态明显,亦成为三亚亟待突破难题。相关专业人才不足,与三亚高速发展的旅游产业不协调,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竞争激烈

  加速人才“代谢力”

  一组来自关岛观光局的数据透露出三亚吸引旅游竞争力不足:2015年关岛入境市场排名第一为日本,入境达78万人次,同比去年下降5.6%。而三亚旅游数据显示,2015年该市接待日本入境5204人次,同比去年下降20.4%。

  “关岛与三亚同为形成明显竞争关系的海岛型目的地,尽管统计数据同为下降趋势,在出境游市场崛起、营销手段多元等趋势下,三亚所面临的行业竞争激烈程度不容小觑。”三亚市旅游委副主任郑聪辉说。

  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的定位,对三亚国际化、专业化旅游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尤其在国际背景、外籍旅游人才的吸纳治理方面,更具挑战。“通过合理调整旅游从业人员结构,将有效促进旅游业质效发展。”郑聪辉认为。

  《白皮书》披露的数据显示,三亚市酒店行业外籍人才主要来自尼泊尔、中国港澳地区、马来西亚,占比48.3%。但数据还显示,40.6%的人群表示会流向岛外中国其它地区。

  “截至目前三亚共有不同层次的各类酒店旅馆1752家,而今年还将有更多包括亚特兰蒂斯等国际高端酒店开业,国内外、省内、市域内旅游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三亚市旅游委主任樊木希望,能够加速提升三亚旅游人才“代谢吸收”能力。

  人才举措

  “海绵”模式突破瓶颈

  作为中国休闲度假的领跑者,三亚去年就明确提出,要用3年时间,在2018年建成华南地区最大的国际旅游中心城市。

  这就需要三亚培养吸纳更多业界人才。

  春节前,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亚龙湾美高梅度假酒店等68家省内教育机构、旅游企业、酒店行业等代表汇聚三亚,为海南省酒店人才培养创新联盟成立揭牌。大家表示,将形成联盟,打通交流与合作渠道,通过共建酒店人才培养创新合作机制,促进酒店产业升级转型。

  “院校与行业对接,可有针对性根据行业供需要求,对人才培养定位、课程设置、教学手段进行特色创新,有效解决我省酒店业人才的短缺问题。”省教育厅副厅长黎岳南说。

  无独有偶,针对外籍人才短缺问题,近日,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外交部、教育部联合下发通知,允许部分无工作经历的优秀外籍高校毕业生在华就业。政策的出台,有力扫除了外籍人员来华工作障碍,更为三亚旅游行业国际化发展提供支持。

  “针对三亚旅游人才‘供需错位’矛盾、人才资源短缺等问题,我们提出创建‘旅游人才海绵城市’,建立‘阶梯型’人才发展思维,提升城市软硬件设施品质,吸引不同代际、层次、国家等多元人才,共促三亚旅游产业升级转型。”樊木说。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