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底,海南省卫计委联合海南省医改办出台的《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医联体,让优质的医疗资源纵向流动。2017年3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医师进驻海口市金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这意味着海南省首个医联体——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联体正式投入运行。
大医院专家社区坐诊
“海医的卢伟英主任是生殖医学专家,她的号平时很难挂到。听说她这周会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我就赶紧过来预约挂号。”3月13日下午,在海口市金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候诊的海口市民林女士对记者说。
林女士告诉记者,“平时海医生殖中心里挤满了病人,看病要等好久,现在在社区医院就好很多了。我家就在附近,过来很方便。”
林女士能在家门口挂上抢手的专家号,得益于海南省正在推进的医联体建设。据介绍,医联体的建设,主要以1家三级医院为牵头单位,联合若干城市二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1+X”医联体,纵向整合医疗资源,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
据介绍,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联体由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牵头成立,联合了14家医疗机构,其中包括陵水、东方、三沙等市县的二级医院,澄迈红树湾医院、文昌锦山镇中心卫生院等乡镇医疗机构,以及金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大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社区医疗机构,覆盖了三级、二级、一级医院以及民营医院。
“从周一到周五,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都会派出全科、妇科的专家到我们卫生服务中心坐诊,方便群众就诊。”海口市金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林强说。
促进基层医院技术水平提升
医联体的建设,不但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同时也能带动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专家到我们这里坐诊时,我们服务中心的医生都会跟班学习,这对我们提高医疗水平有很大的帮助。”林强表示。
目前,除了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海南省人民医院也在牵头积极推进医联体的建设。2017年1月,海南省人民医院召开研讨会,提出了面向全省实施“3+2+1”的医联体方案,即通过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纵向整合组建,建立半紧密型的托管模式、紧密型的集团模式、松散型的对口支援模式和互惠互利型的技术合作模式。
2016年11月,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分别与乐东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就省域医联体的建设签署了医联体建设的框架性协议,推动分级诊疗的医疗机构布局,让乐东、昌江两地患者能就近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协议确定,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将与上述两院开展跨区域的医疗联合体合作。
海南省卫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医联体建设,让省级大医院医疗技术下沉到基层,促进了基层医院的医疗技术、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发展和提高。医联体运行后,可以让省级医院成为危急重患者病人的主要治疗医院,普通疾病患者在县级医院治疗,康复患者回到社区卫生中心进行康复。共同满足患者的需求是医联体建设的最终目标。
全面启动医联体建设试点
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2017年,要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三级公立医院要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建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增强基层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近就医。
海南省卫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海南省也将全力推动海南省医联体的建设,规定全省所有的三级公立医院都要牵头成立医联体。在推动医联体组织模式的形成方面,海南省除了要推行医联体,还将推进医共体、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的建设和运用。
该负责人表示,医共体是农村开展医联体建设的主要模式,重点探索以“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形成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海南省今年将在1-2个市县推动医共体的建设。”
专科联盟则是医疗机构之间以专科协作为纽带形成的联合体。根据区域内医疗机构优势专科资源,以一所医疗机构特色专科为主,联合其他医疗机构相同专科技术力量,形成区域内若干特色专科中心,提升解决专科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据介绍,目前,海南省皮肤病医院已经开始着手专科联盟的建设。海南省下一步还将推进海南省安宁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等专科医院的专科联盟建设。
在远程医疗协作方面,目前海南省二级医院的远程医疗协作网络已经基本搭建完成,下一步将推进乡镇远程医疗协作网络的建设,加大远程临床医疗的应用。(记者符王润)
五源河和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对外开放受到了海口市民的广泛关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