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7日,在海口市玉沙实验学校设立的“爱心书屋”里,放学后的孩子们在边看书边等待家长接送。
3月10日下午4时,校园里的铃声还没响起,海口市第二十六小学的门口早已被一群等待多时的家长们堵得水泄不通。“怎么还没出来,我今天还有急活,只跟单位请了半小时的假。”家长曹毅和等得有些不耐烦。
每逢周一至周五,海口的不少家长都会和曹毅和一样为这个“四点难题”头疼不已。而这个难题在全国都十分普遍。近期,这个难题终于开始有了解决之道——前不久,南京、扬州等地率先开始试行“弹性离校”,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将在全国分三步走推行“弹性离校”。
所谓“弹性离校”,就是学校在放学后为学生提供延时照顾服务,以此缓解“放学早、下班晚”的接送难题。对“弹性离校”家长学校怎么看?在海口推广之路有多远?
家长
绝大多数希望实施
家长邱耀在海口一家广告策划公司上班,每天下午的三四点是他们团队探讨方案的时间。为了平衡工作和孩子接送问题,从一年级下学期起,他就为孩子报了托管班。
“其实我们也不愿意这么做。”邱耀告诉记者,他尝试过自己请假去接,但那并不是长久之计,次数一多领导难免会有意见,自己的工作也跟不上步调。因此,尽管对托管并不完全放心,但邱耀还是无奈地选择了这一方式,“如果真能推行弹性离校,我肯定举双手赞成。”
家长张甜、麦正为认可邱耀的看法,她们坦言,中国妈妈大多是职业女性,为接孩子只能早退,有的家庭爷爷奶奶可以接送就相对轻松,但回家后孩子是玩游戏还是学习无法保障。“如果孩子放学后能在学校里边参加兴趣活动、边等家长,我们很省心。”麦正为说。
张甜很看好“弹性离校”这一模式,她认为这种模式很人性化,即使多收点费用都她都愿意接受。在记者随机采访的10名家长中,所有家长都赞成实施“弹性离校”这一方法。
学校
“弹性离校”不易实行
一边是家长的一片叫好,另一边则是老师、学校的一片担忧。在记者的采访中,众多教育界人士都表示“弹性离校”看起来虽好,但执行起来还有许多难题需要攻克。
四年级老师王海丽拿着自己一天的工作表对记者说,“我每天6点多起床,7点到学校,下午4点放学改作业、备课也要两个小时。即使是除去中午2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我一天的工作时间也超过了8个小时,如果再增大我的工作量,我如何做好教学?”
海口市第二十六小学教师陈莹更多的是考虑孩子的安全问题。她认为“弹性离校”后的时间本来就属于非义务教育时段,一旦实施,如果没有制度和经费跟进,孩子的安全无从保障。
海口市秀峰实验学校校长李玲也倍感担忧:“按理说,这笔费用只能通过财政拨款或是跟家长收费解决?如果财政拨款,这笔资金如何能快速发到老师手中?”李玲还表示,如果效仿南京,老师每天照管一个“弹性离校”学生一两个小时仅能获得2元补贴,这样的方式不可能长久。
教育局
海口暂无计划
就在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中小学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鼓励学校自主探索,提供各类免费服务供学生和家长选择。
一方面国家似乎对“弹性离校”势在必行,另一方面,海口市教育总督学王涯燕则坦言,海口也有自己的担忧。在这其中,财政难题最令人挠头揪心。
“财政拨款可以用于相关消耗品购置、场地使用、购买社会服务、人员补助等费用,但通过这一途径,务必涉及到财务、人社部门的通力合作,同时也需要一套完善的机制,能够解决各类可能出现的问题。”王涯燕表示,目前海口还没有相关机制,各方面准备也不够完善,因此近期海口暂时还不会推行。
记者了解到,海口目前已经拥有各类托管机构数百家,在明确“弹性离校”计划前,海口市教育局将继续通过一手抓监管,一手加速“午餐计划”实施,全力保障每一个孩子的食品、卫生、住宿安全。
五源河和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对外开放受到了海口市民的广泛关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