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工作。
23点40分,最后一班从三亚驶来的动车抵达海口东站。已近凌晨,走出车厢的乘客还有不少。目送最后一位乘客走下站台,客运值班员舒勇也要下班了。
“我们走了之后,他们就来了。”灯火通明的站台,打在舒勇的脸上。远处,在站台灯光不曾触及的地方,一群人走上了工作岗位。
这是一群只有夜班的轨道工人,他们的工作时间被精确定在凌晨00:30到04:30之间,过早或过晚,飞驰的动车都不会允许他们出现在轨道上。
每个月,他们都要将管段内的100公里铁轨走个遍。从2010年8月至今,8700公里的总步行量,已经超越了赤道的半径长度,却只是他们工作量的保守估计。包括因特殊天气、突发情况造成的轨道或线路破坏,都需要他们在这个数字上进行增加。
车上的乘客惊讶于动车的快速和舒适,保障他们的是铁轨,而保障铁轨的,是这群永远无法被乘客所看见的、在深夜走上铁轨的高铁人。
提着工具出发,开始他们凌晨后的工作。
下半夜铁轨上的“跑者”
这座900多万人口的岛屿,每天都在上演着数百万次的相聚和别离。走出车站的乘客行色匆匆,在时针即将指向零点的时刻,几乎没人愿意在这里多停留一秒。焦急等待出租车的乘客不知道,远处一辆维护车正在缓缓驶入车站广场,更不知道,车上的人将要走上他们来时的路。
中国铁路的“工人”标志,既体现铁路属于工人阶级,也体现工人修筑铁路,人工改造自然的力量和精神。在具体形象上,“工”字取铁轨横截面之形,与“人”字结合,在构图上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火车头”形象,体现了铁轨在铁路线上的重要地位。此时,这枚小小的“工人”标志印在了左洪亮的外衣上。
下了一天的小雨已经停止,正是开工的时间。这位环岛高铁海口东线路工区的工长,将要和17位同事,一起登上离地50米高的高架,开始一场240分钟与时间的赛跑。从长流到三江之间50公里长的铁轨,是这场比赛的“跑道”,上下行一共100公里的“赛程”,让这场比赛变成了跨度一个月的“折返跑”。
海口东站的检票口,此刻成为了工作通道;半个小时前熙熙攘攘的站台,此刻安静得仿佛从未开始运营。
零点整,第一盏工作灯打在夜色中的铁轨上,仿佛发令枪响,18位线路工,以及协作的信号工区工人们,要将自己的汗水洒在这条环绕海岛的轨道。
五源河和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对外开放受到了海口市民的广泛关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