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5岁的王海运是王家兴的儿子,2009年从学校毕业后开始学习造船。王海运如今在船厂负责组织工人建造玻璃船,帮助父亲扩大船厂的业务。“玻璃船和木船结构类似,但原料和制造工具上不一样,这是一个新领域,我想多尝试一下。”王海运说,生在海边,长在海边,他从小耳濡目染对造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可以造出越来越多的安全牢固的船,为渔民保驾护航。他说,虽然在农村造船的生活,没有城市生活丰富多彩,但他愿意继续坚守,把祖辈的技艺传承下去。
“临高广船造船技艺,一直坚持使用硬木建造几十吨上百吨的大船,墨斗画线裁板,特别是延续了自唐代已广泛在造船工艺上使用的榫接钉合木工艺以及船板使用火烤弯木地牛工艺,是十分珍贵的一种传统技艺。”临高县文化馆馆长陈建荣表示,临高本地生产的大木船,船体比例协调,造型优美,航行时,船头高高昂起,宛若一条巨龙腾飞在浩瀚大海。造船技艺代代相传,在民间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是一种弥足珍贵的传统文化。
他介绍,受到更路簿申请非遗的启发,为充分挖掘渔家文化,2016年10月临高开始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今年3月份正式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今年,他们还计划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将临高广船造船技艺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这一具有数百年历史的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五源河和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对外开放受到了海口市民的广泛关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