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国并未对医院门诊输液作出统一规定,但安徽、浙江、江西等多个省份从2016年起,已相继出台规定,明确对门诊输液的限制性措施,直至全面取消。
去年9月,海南首次提出:探索在海口、三亚、儋州等3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逐步停止成人门诊输液。5月1日,海口率先全省出台《海口市加强临床用药管理、规范门诊输液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限制市属三级医院普通门诊输液,以遏制滥用抗生素现象,同时逐步普及正确就医观念,引导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到基层首诊,促进分级诊疗实施。
冲击传统就医观念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个医学基本原则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被“输液好得更快些”的观念取代。在海南的各级医疗机构,输液室无疑是最忙碌的地方,“吊瓶森林”颇为壮观。
5月1日前,记者走访海口市内数家医疗机构门诊输液大厅发现,几乎每天上午都是人满为患,多家三甲医院日均门诊输液量在200到300人次左右。
记者了解到,国际上每年每人2.5到3.3瓶的平均输液水准,到了我国却变成8瓶,全国每年输液量超过100亿瓶,而门诊输液的药物中70%含抗生素类的药物。停止门诊输液看似简单,可如何引导患者走出深陷多年输液误区却是医疗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迎面遇到的首要问题。
口服药效果不比输液差
“只要消化吸收方面没有问题,口服药和输液的效果是相当的。”海口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刘玉仁认为,无论是输液还是口服,都只是给药的一种方式。其实现在口服药药效并不比输液来得差。
“静脉输液是公认的最危险的给药方式,堪比一次小手术” 刘玉仁告诉记者,在急诊中,一些危急重症必须要靠输液来控制杀死细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炎症都需要打针输液,因为药物通过针管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一旦因某些个体因素排斥而造成的副作用也会“又快又猛”地显现,比口服药物作用难以控制。
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专家调查发现,95%以上的人不知道滥用输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
“患者时常会说,输液输多了,到最后输液都无效了。其实这是耐药性的产生。”市人民医院院长杨毅军表示,近年来出现的所谓“超级病毒”,其实就是因为大量滥用抗生素造成的细菌变异,在临床上已产生了众多耐药性强的细菌和病毒。
限制输液≠分流输液患者
杨毅军告诉记者,在目前的门诊输液患者中,成人输液占比60%,儿科和急诊各占20%,限制门诊输液并不是“一刀切”,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加以判断,这也是对医生用药责任制的一种规范手段。
5月1日,经过前期充分的准备,海口市人民医院正式启动取消普通门诊输液工作。上午9点,记者在现场看到,成人输液室里的患者比往日明显减少,除了1例急诊患者外,几名陆续前来输液的患者都是此前开具的处方。据门诊随机调查患者的情况反馈,赞成取消大医院普通门诊输液者占60%,不赞成者21%,持观望态度者占19%。
记者从海口市卫生局获悉,从本月起,我市将在海口市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陆续开展取消成人普通门诊输液试点工作,除急诊科和儿科外,对门诊中确实需要输液治疗的病人或病人强烈要求输液的,医院可为患者开具处方,建议患者到本院急诊科或建立了紧密型医联体的基层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治疗,但输液期限不超过两天,这一政策将逐步在市属公立医院推广。
“虽然通过限制门诊输液逐步引导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到基层首诊,有利于促进分级诊疗的实施,但并不等同于将输液患者分流到基层。”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指出,限制门诊输液的初衷和目的都是围绕公众的健康权益和就医权益,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使医疗风险得以减少,使就医负担得到减轻,要从根本上减少门诊输液行为的发生,而不是让他们发生在基层。
五源河和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对外开放受到了海口市民的广泛关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