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乡村对接好商家 “旅游+”拓宽发展空间

2017-05-03 10:47:35|来源:海南日报|编辑:王俊娇 |责编:张曦晛

  全面贯彻落实省第七次党代会精神·行动篇

  良好生态环境是海南发展的最强优势和最大本钱。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增绿”“护蓝”,始终坚持生态底线思维,绝不上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项目,加快形成以服务型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使最好的资源吸引最好的投资,使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

  ——摘自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

  这是一次“逆袭”。昔日无人问津的贫困村、空心村,如今却是宾客盈门,刷屏微信朋友圈。

  “五一”小长假期间正式开园的我省首个亲子主题美丽乡村——三亚海棠区青塘村和三亚第一个升级版美丽乡村——吉阳区中廖村,正在上演这样的精彩。“游客多了,环境更好了,家门口摆摊卖自家特产就能挣钱,房屋出租也有收入。”中廖村村民陈惠珠笑着盘点家乡新变化。

  三亚美丽乡村之变,在华侨城(海南)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国旺看来,更多是产业导入后的“强身健体”。不大拆大建,不求新不求洋,发挥好生态、优民俗的特色,产业兴村、旅游富民。

  “使最好的资源吸引最好的投资。”在三亚的美丽乡村,我们找到了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中这一“金句”的生动诠释。

  名企助力

  深入挖掘好资源

  在中廖,观花海美景、品琼味黎风、看特色歌舞;在青塘,探鹿城农韵、享亲子之乐、赏田园风光……处处是景,景皆产业。

  “三亚美丽乡村建设创新思路,吸引有实力企业参与建设运营,充分发挥村级组织作用,调动村民积极性,共同发力产业导入,探索一条滨海旅游城市美丽乡村建设之路。”上海友臻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东说。

  经过20余年快速发展,三亚旅游目的地产品体系正逐步完善。然而,三亚滨海旅游一家独大、特色旅游供给不足的市场格局,亟需补课,也提供了商机,主打“山水牌”“文化牌”的乡村游成为“香饽饽”。

  深入挖掘本地好山好水好资源,三亚以“十镇百村”工程为抓手,美丽乡村的策划、建设运营因地制宜,鼓励大型企业参与,力争把最好的旅游资源配置给最好的投资商,希冀实现“1+1>2”的效果。

  “三亚根据区位优势、地域特色、乡村文化进行规划建设,彰显特色元素,注重产业导入,加快推动公共资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引导村民参与并受益增收,打造出有特色内涵、有浓郁风情、有产业支撑的美丽乡村,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严朝君表示。

  产业导入

  “旅游+”拓宽发展空间

  资源整合,名企助力,三亚将如何确保美丽乡村发展可持续,增收不间断,让乡村成为乡愁最好的承接地?

  关键是做出差异,体现特色。目前,三亚中廖村以浪漫情怀为基调,主打旅游演艺和黎乡特色,发力文化游和乡村游;青塘村以既有的儿童户外拓展营地为基础,携手国内外知名拓展公司和青少年教育机构,发展亲子游、乡村游和户外探险游;南山村、西岛社区、文门村等依托毗邻南山景区、西岛景区和天涯海角景区的区位优势,打造旅游承接地,深挖文化旅游、海岛游、养生游市场。

  大众旅游时代,游客从传统景区和高端酒店走进美丽乡村。三亚市市长吴岩峻表示,三亚将认真贯彻省第七次党代会精神,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使三亚景点旅游模式快速向全域旅游模式更迭,重在把景观打造与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相结合,力争达到环境改善、收入提高、经济活跃的效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尽快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黄媛艳)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