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撬动社会资金,盘活城市建设 PPP模式加速海口城市变革
路面平整干净,两旁安装了节能路灯,墙面凌乱的“小广告”不见踪迹,店铺经过规划后显得整洁有序……这些变化让多年生活在海口市美兰区福安村的刘明权眼前一亮,“以前下点小雨走路都会溅上一腿的泥。”
自海口启动“双创”工作以来,背街小巷改造工作在全市铺开,不少原本破旧老化的道路,仅用时数月就完成了升级改造,变得畅通整洁。在美兰区2016“双创”PPP项目小街小巷提升改造工程项目负责人瞿汝东看来,海口背街小巷改造保质增速的背后,离不开PPP模式的助力。而这只是一个缩影。
提供更优公共服务
6月28日上午,海口港新海港区二期项目工地现场施工火热。作为PPP模式项目,新海港区二期项目自2015年12月底开工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3.2亿元;去年11月30日,海口当时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红城湖片区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PPP项目奠基开工。作为琼山区棚户区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将进一步推动红城湖一带道路、综合管廊、绿化及学校等配套设施建设,加速海口老城区基础建设……
近两年来,海口通过PPP模式达成合作的项目还有很多。
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指民间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务管理的一种模式。由于推广PPP模式成效显著,社会资本参与程度较高,不久前海口还被国务院“点赞”。
更可喜的是,在PPP模式的带动下,海口在撬动社会投资的同时,有效地提速了城市变革。“通过采用PPP模式,我们开辟了多元化融资渠道,可将短期建设支出转化为合作期内各年的可用性服务费和运营维护费,有利于加快相应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缓解海口财政压力,从而腾出更多资金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海口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提升百姓生活品质
每当听到一阵悦耳的音乐声,海口市兴丹路上的商铺店主们就知道,环卫一体化清运车来了。大家开始自觉收整店铺里的垃圾,待音乐声靠近时提袋出门,将垃圾装车。
这是海口目前十分常见的垃圾清运模式。在店主王美平看来,从过去顶着太阳、提着袋子跑数百米扔垃圾,到现在在店门口就能轻松解决,“环卫一体化给老百姓带来了诸多便利。”
2015年11月,海口保税区开发建设总公司与海口市市政市容委、琼山区政府、北京环卫集团共同签订了海口第一份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协议,首先以琼山区为试点,将全区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公厕运营管理,以及二级转运站运营管理等,统一运作、统一监督、统一管理和服务,以此实现环卫一体化全覆盖。
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后,这种模式随之在海口各个区逐一铺开。海口保税区开发建设总公司董事长章黔表示,在引入环卫PPP模式之前,海口的机械化清扫作业率仅为19%,PPP项目企业进驻后,4家环卫PPP企业共投入经费2.46亿元,购置机扫车、清运车、护栏清洗车等环卫作业车辆3252辆、电动保洁车近3000辆,全市新增各类垃圾桶超过1.3万个,新设果皮箱约1万个,新建环卫基地3个,全市机械化清扫率已提高到60%。
海口市民们看到,城市的道路越来越干净,随地丢垃圾的现象也越来越少。PPP模式在便利百姓生活的同时,也在改变着城市环境,提升着百姓的生活质量。
带动地下管廊建设
在海口市长滨路,坐落着一座新建小房子,顺着小门走进去,会发现里面别有洞天:虽为地下密闭空间,但宽阔明亮,甚至能容纳一辆轿车行驶。这里是海口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现场。
作为全国首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之一,海口要高质量完成三年国家试点建设任务。如何完成这个任务?海口的做法是,通过PPP模式带动推进。
海口编制了到2020年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计划,确定由政府与中标社会资本方组成联合体,设立PPP项目公司,负责PPP项目的投融资、建设和运营管理。
在建设上,政府通过监理强化现场监管,委托第三方全过程跟踪审计确保过程规范。在运营上,约定每公里综合单价付费标准,同时明确考评指标。
海口市地下综合管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PPP模式充分发挥了资金的撬动作用,中央补贴资金撬动的资金规模扩大了至少2.5倍。同时,在管廊PPP项目推进过程中,采用EPC模式,一次性完成了项目的设计、勘察、施工的采购。“在这种模式下,项目建设的各方同属一个联合体,大家通过配合增强了建设过程中的协调性,实现项目的高效整合,提高推进效率。”
据悉,海口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已被列为国家第三批PPP示范项目。截至今年4月底,海口已完成管廊主体建设21.132公里,完成投资24.61亿元,三年试点管廊建设任务已完成近半。
借力PPP模式,海口的城市建设仍在不断提速。(记者 叶媛媛)
五源河和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对外开放受到了海口市民的广泛关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