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获得“国家卫生县城”称号是全体市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7月14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为2014—2016周期通过评审的国家卫生县城(乡镇)授予“国家卫生县城”的荣誉称号,澄迈名列其中。消息一出,干部群众纷纷为之点赞,无不欢欣鼓舞。
这样的喜悦,源于这一年多来艰辛的创建工作:自去年5月启动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下称“创卫”)工作以来,澄迈举全县之力,让县城金江镇397条背街小巷从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变为干净整洁;混乱的农贸市场、街边摊贩“摇身一变”成了井然有序、安全放心的食品供应点;恶臭难除、乱搭乱建的江畔道路也焕然一新,成了民众散步休闲、观赏风景的好去处。
获得“国家卫生县城”称号,不仅带来了荣誉,也赋予了澄迈更多的责任。澄迈将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持续发力,不懈怠、不畏难,以全方位的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澄迈的综合实力、发展水平和城市品位,干群携手共同迈步走向新征程。
立行立改获百姓认可
每天傍晚,澄迈县金江镇文化北社区的凉棚底下总会坐满休闲的居民,在此闲聊、纳凉。当被问及对澄迈“创卫”成功的感受时,这些居民十分高兴,对“创卫”工作连连称赞。
其中,在文化北路西三巷居住了30多年的居民蔡笃臣对此体会颇深:“以前这座凉棚周围污水横流、杂草丛生,蚊虫乱飞,几乎没有人愿意待在这里。”他注意到,自“创卫”工作开展以来,满地的污水消失了,杂草也被连根除去,没过多久,原本破旧的凉棚也得到了翻新整修,周围还种起了红花绿草,成为广受居民喜爱的休憩场所。
“过去,大家都是将垃圾随手丢在巷子旁,累积下来的陈年垃圾数量多、味道重,我们是既受其苦,却又都不愿意带头解决。”令蔡笃臣没想到的是,自从“创卫”工作将陈年垃圾清理干净后,大家都主动执行“门前三包”制度,自觉保护起了环境卫生,“没想到,几十年不讲卫生的习惯竟说改就改了。”
据了解,现在如果看到有人乱摆杂物、破坏环境,只需拨打澄迈县“双创”工作指挥部热线,就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前往处理。
全民创建汗水洒满攻坚路
“创卫”之路的不易,王广霜深有体会。去年7月至9月,正值“创卫”迎检等一系列重要工作的攻坚时期,作为澄迈县“双创”工作指挥部督查组成员,王广霜和4名同事每天6时到岗,经常忙到凌晨才下班,常常眯一小会便要起床出门,继续巡查金江县城的397条背街小巷和各类工程等。
创卫一年多的时间里,恰逢王广霜娶妻生子,但他只在结婚和孩子出生时各请了一天假,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工作中,“看到当时全县都在齐心协力‘双创’,我的妻子和父母不仅不抱怨,还常常变着法子为我减压。”督查组的尽心竭力,换来了累累硕果:在他们的督查推动下,金江镇48个省级卫生村工程、澄迈县医院污水改造工程、金江中心市场和金江农贸市场改造工程等均已于去年9月顺利完工。
记者从澄迈县“双创”工作指挥部了解到,在这场攻坚行动中,澄迈采取“全员、全域、全时”措施,针对“创卫”工作中的“顽疾”开展了农贸市场及其周边、流动商贩、线路乱象等三个专项整治活动;组织各单位主要领导每天带头巡查包点路巷,安排专人全天候监管责任区域;执法部门全天候执法检查,不留死角,严肃处罚违法违规行为。
站在更高起点推动创建工作
“虽然工作很辛苦,看着环境一点一点变化、群众的认可度不断上升,我们都咬着牙坚持了下来。”澄迈县“双创”工作指挥部创卫组成员罗丽梅同时告诉记者,因为澄迈“创卫”是一件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大事,所以“创卫”成功,每个人都会为此感到高兴,“觉得有自己出的一份力。”
澄迈县有关负责人表示,“创卫”成果来之不易,但同时大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获得该荣誉称号绝非“创卫”工作的终点,而是一个起点。“创建工作是一场‘持久战’,我们必须打实基础、不懈努力,拿出久久为功的韧劲,共同推动创建工作持续向好发展。”
记者了解到,澄迈将以“创卫”成功作为新的起点,今年投资1000万元对36个村庄实施文明生态村建设,按照“既要建设,更重管理”的要求,重点抓好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整治工作,使“创卫”成效进一步向乡村延伸;把推进金江地区江北、江南片区,以及澄迈县人民医院旧址片区等棚户区改造作为当前重点工作,同时启动城区主要街道立面改造、道路“白改黑”等工程,以不断提升城市品味,改善城市面貌。
五源河和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对外开放受到了海口市民的广泛关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