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再升级”

2017-09-27 16:38:13|来源:新华社|编辑:王俊娇 |责编:杜娜

  原标题: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再升级”: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差

  淡化并逐步取消省对市县GDP、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的考核,永久停止中部生态核心区开发新建外销房地产项目,农村新建住房高度不得超过椰子树……

  “海南的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差”。近日,海南省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决定》,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近30年来最全面、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打造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升级版”。

  问题导向去疾补短,提高百姓“生态获得感”

  九月中旬,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结束在海南的督察,一组特别的数据引起人们的注意:督察组共交办海南的2300多件投诉件中有20%来自省外。

  “这说明海南的生态环境不仅本岛百姓关注,全国人民也给予关注。”海南省委主要负责人说。

  作为“四季花园”,海南是生态环境的“优等生”,每年超360天空气优良。然而,城镇内河污染重、违建多以及因城市扩张引起的结构性污染等日益成为老百姓关切的突出问题。近年来,海南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程、六大环境专项整治等措施提高老百姓的“生态获得感”。

  “屠宰场搬走了,晚上没那么吵闹了,空气也清新了。”家住海口市丘海大道的符女士高兴地说,符女士家附近的生猪屠宰加工厂的搬迁,是海口解决因城市扩张引发的结构性污染问题的典型案例。

  作为海南最重要的生态要素之一,海洋生态保护现状并不乐观。2015年,海南首次对全部1823公里海岸带资源进行全面检查盘点,摸清海南海岸带保护与开发情况“家底”,对805宗违法违规问题进行查处。

  而在此次《决定》中,海南海洋生态管理进一步“升级”。明确严守海岸带生态红线,全面推行“湾长制”,除国家和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民生项目和重点海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外,严禁围填海。

  保护生态、绿色发展还需要绿色产业体系的支撑,海南着力补齐绿色产业发展“短板”,打造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12个重点产业,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今年上半年12个重点产业增长10.7%,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用制度和法规为环保“保驾护航”

  用改革破除生态环保中的顽疾和障碍,用制度和法规为生态环保“保驾护航”,是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2015年,海南开展全国首个省域“多规合一”改革。通过划定了耕地、林地、海域岸线、水系和湿地的红线,初步遏制“无序开发”“无限制扩张”现象,指引海南走上坚守生态底线、有序开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海南省委此次进一步要求把海南作为一个大城市、大景区来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

  “在未来的发展中,关键的是各种规划都要坚持一张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蓝图干到底。”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杨小波说。

  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海南先后出台40多项地方环境法规,探索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海南中部的琼中、白沙、五指山、保亭等4个市县是海南岛的生态核心区,近年来,海南已经取消对这些市县的GDP考核,并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从严控制房地产特别是商品住宅开发。

  一方面严格控制生态核心区的开发,另一方面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今年以来,海南已对4个生态核心区市县重点补助5亿元。并提出以后每年在上年补助额基础上,先将当年省财新增资金的50%补助给中部四市县。

  下一步,海南还将建立形式多元、绩效导向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形成生态损害者赔偿、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运行机制。

  转变政绩观,生态考核成“必答题”

  “前阵子省长到我们白沙调研,听到县里限制房地产开发,生态进一步改善,虽然GDP增速有所下降,不仅没责怪,还给我们点赞。”在白沙县委书记张蔚兰看来,这传递出了省委省政府保护生态环境的坚定决心。

  保护好生态环境,解决好群众关注关心的事情,也是政绩。

  “海南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保护与发展并举,任何影响生态环境的项目,即使再多税收也坚决不上。”海南省委主要负责人说。

  近年来海南已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三年来共否决项目500多个。

  山水林田湖海就是“责任田”,生态环境质量就是“功过簿”。海南实行生态环保量化考核,加大考核权重,并纳入政绩考核重点公示内容。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2%以上,城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8%以上,主要河流湖库水质优良率不低于95%,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优良率不低于95%”。

  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厅长邓小刚说,这一组数字就是海南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差”的底线目标。“最关键是从生产和生活方式全方位去落实,形成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共同治理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