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黄牌一次!全省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不得受理其所有审批申请……”近日,海口海环院环评有限公司等6家环评机构,因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质量较差等问题,收到了这样的处罚通报。
作为环保的第一道关口,环评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我省今年再“升级”环评管理——出台新规,对存在违规等行为的环评机构及环评工程师实行“红黄牌”惩戒制度,累计两次红牌,将被终身禁止在海南从事环评业务。
今年以来,我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补齐生态环境短板,不回避短板和问题,不盲目追求一时之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上,守护海南绿水青山。
以长效机制护航绿色琼岛
今年4月,华能海南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海口电厂领到了全国首张具有全国统一编码的排污许可证。在160多页的副本中,既写明了污染物排放许可限值、许可条件等技术指标,也严格规定了自行监测、管理台账、信息公开等要求。
这张证书浓缩着排污许可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不易,也带着环境管理转型的明显印记。
7月21日,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的决定,对我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这是《条例》时隔5年后的再次修改,实现了与海南“多规合一”改革实践相衔接,进一步完善了环境管理基本制度,围绕海南环境整治实践经验,对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提出管控要求,并加大了违法处罚力度。
“新出台的生态领域法律法规和不断健全的制度措施,逐步将海南生态保护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省环保厅法规处有关负责人向玲说。
8月10日至9月10日,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我省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对此,省委、省政府态度明确而坚定,自觉诚恳、绝不遮遮掩掩,坚决立行立改、举一反三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在督察组结束进驻海南督察阶段工作后不久,9月22日,省委七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海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决定》,以具体举措,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视察海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点决策部署,用实际行动对中央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立行立改、标本兼治;进一步用制度性安排巩固生态立省建设成果,促进全省上下转变发展理念、转换发展动力、转型发展方式,推动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
环境监管和治理齐“发力”
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海南的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要从源头上把好生态关,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如何管?怎么做?从环境执法监察的角度,是敢于动真碰硬。环境治理和保护的“硬”,首先“硬”在执法手段和持续监管上。
一组数据可以见证我省环境监察执法的日常工作:截至11月30日,在今年“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中,全省共出动人员6080人次,共检查发现涉嫌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1007家,已立案查处1007宗,处罚金额近亿元,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3宗。
我省在环境监管和环境治理方面的“发力”,覆盖山水林田湖草方方面面。
比如,我省今年严格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实施机动车排放检测联网监控,推行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完成2.3万辆黄标车淘汰等任务;今年出台《海南省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落实土壤环境保护目标责任等等。
构建环保大格局
水土好、空气好……环境质量持续优良是目标,而手段可以多样化。比如,在全面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的同时,我省并重开展“督企”和“督政”,为生态环境监管格局注入力量和底气。
多样化的手段,还可以在推动形成全社会参与的环保大格局上下功夫。我省准备在海口、三亚、儋州等市县选择一座环境监测设施、一座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作为定期开放点,让公众近距离参观,了解环保知识,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让大家关心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培养参与感。”在省环境教育协会副秘书长莫巨文看来,从信息公开、转变方式、主动接受监督等细节做起,可以形成环境监管整治的合力。
对于海南来说,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终止符。(本报海口12月24日讯)
五源河和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对外开放受到了海口市民的广泛关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