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城镇化 故土胜他乡

2017-07-19 08:48:19|来源:海南日报|编辑:陈爱暖 |责编:杜娜

   【旅游房产图文列表】【即时快讯】就地城镇化 故土胜他乡

  琼海市会山镇加脑村,保留了浓郁的苗族风情,乡村民宿吸引了各地游客。 

  近日,在2017琼海·嘉积荷花节暨全域旅游美丽乡村招商推介会上,一棵小树竟然“长”在舞台上。“舞台上这棵小树就是‘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就地城镇化’(‘三不一就’)发展理念最直观的体现、最完美的诠释。”一名投资商感言。

  “三不一就”的发展理念同样体现在琼海市嘉积镇官塘村北仍自然村,闲置的民居被改造为特色民宿,荒地、草地成了乡村游的经营场所,绿树掩映,曲径通幽。

  亦村、亦城、亦景区,今天的琼海,犹如一幅山水画卷徐徐展开。

  乡村环境之变:新型城镇化让乡村变景区

  绿荫夹道,大片荷塘,鲜花随处,琼海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像一幅画卷展现在游客面前。

  看着人来人往,嘉积镇田头村村民王明余心里非常后悔:“当初,根本想不到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子,会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早知道,当初就不只是投资1000元了。”

  王明余是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附近的村民,他回忆,“小时候,这里是红砖厂和荒地,很乱,就算住在附近,也不会过来玩。而现在,这里景色变美了,人流量变大了。”

  会山镇加脑村较为偏远,村民陈高政见证了村里的变化:“过去这里异常偏僻,镇墟两侧都是黑乎乎的小平房,居民购买日用品都要前往其他乡镇集市。如今被改造后,村里变得像景区一样。”

  他指着加脑村“咪哽哖嗦”农家乐前面一块空地告诉记者:“这里,3年前还是个垃圾堆,附近臭气熏天。现在,游客都喜欢在树下坐一坐、聊聊天。”

  像这样的案例,在琼海还有很多。这背后,都源自琼海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2012年,琼海提出“田园城市,幸福琼海”的发展目标,随后启动“三不一就”新型城镇化建设,博鳌、潭门等一批特色小镇迅速崛起,“接地气”的乡村旅游风生水起。

  就业方式之变: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回村工作

  琼海市博鳌镇美雅村,全村50多户人家,有20多人在阿叔农家乐打工。“我每月的工资是2000多元,吃在农家乐,住在自己家。”今年52岁的卢阿姨,从阿叔农家乐开业至今,一直担任服务员。按照她的话说,之所以干得这么安心,不仅是收入不错,更重要的是上班的地方离家不到100米。

  除了这些,阿叔农家乐的工作氛围也比较融洽。卢阿姨说:“忙的时候大家努力干,闲的时候就可以回家休息。由于都是同一个村的,说起来就像一家人,所以干活大家都很自觉。”

  除了给同村村民带来实惠,阿叔农家乐也给附近其他村的村民带来实惠。不少周边村的村民种植蔬菜,专门供阿叔农家乐,只要农家乐一个电话,村民就会从地里摘菜送过来。

  “以前村民种菜,只能开车去很远的集市卖。”阿叔农家乐老板郑元锋说,而现在,农家乐不仅上门收购、电话收购,还可以指导村民根据需求种植。

  类似这样的农家乐,在琼海市几乎每个村都有。陈廷雄是琼海市潭门镇第一村的村民,和4个兄弟合伙经营“渔家小屋”。

  第一村有200多人,20多人在这里就业。28岁的服务员庞和芳就是其中一个,她告诉记者:“我们虽说是农民,但一般都是靠在外打工维持生计。我原来在嘉积镇一家酒店做服务员,一个月1800元左右,收入还算不错,但就是离家太远。这里开张后,我从2015年7月28日过来工作,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天天照看家里的小孩。”

  琼海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村里有了产业基础后,一部分村民不再需要外出打工,可以在家门口就业。比如嘉积镇北仍村,“2014年,大部分村民都在外务工。2014年之后,80%以上的外出务工人员都回村工作了。”官塘村党支部书记李成义说。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