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将再创6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2017-10-13 11:08:06|来源:海南日报|编辑:王俊娇 |责编:杜娜

  在海南省76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一栋栋全新的防灾多功能楼给附近居民吃下了“定心丸”;在全省多个市县,一场场防灾减灾演练上演,让示范社区内的群众时刻存有防灾减灾意识,防患于未然;全新的救灾应急配套卫星通信装备引进,省东部救灾物资储备库揭牌投入使用……一道道防灾、救灾、减灾的防线,是守护我们美丽家园的牢固屏障。

  10月13日是第28个国际减灾日,联合国减灾办公室(UNISDR)确定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建设安全家园:远离灾害,减少损失”。省减灾委日前下发通知要求,要切实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把减轻灾害风险作为优先考虑因素,积极动员社会组织、公司企业、社会工作者等多方力量,加强风险排查和治理力度,充分结合我省气候和灾害特点,在社区、学校等重点区域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和普及防灾减灾意识。同时,要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理念,采取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提高设防水平,切实提升基层城乡社区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我省将再创6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应急避难场所”是干什么用的?面对居民们的疑惑,社区工作人员解说道:“一旦发生灾害,这些专门的应急避难场所将立即成为大家的安身之所,确保大家的安全。”近年来,我省深入推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让公众更加尊重科学,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自我救助的能力。

  据了解,今年国际减灾日主题,一是强调在自然灾害治理过程中,进一步树立灾害风险管理意识,降低社区面临的灾害风险,建设更加安全的家园;二是推动落实《2015年-2030年仙台减轻灾害风险框架》中减少受灾人口的目标,通过行之有效的政策、行动与实践,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我省积极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正与此不谋而合。

  海南省从2008年开始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截至2016年,全省各市县已有76个城乡社区被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授予称号。今年,我省力争再创建6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笔者近日走访海口、文昌、琼海等地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看到,社区内设置了救灾物资储备室和防灾减灾指挥中心。物资储备室配有灭火器、喇叭、救生衣、雨衣、强光照明灯等应急救灾装备,防灾减灾指挥中心购置了办公用品,以便随时可用做临时指挥室,这些物品都是为保证灾害发生时能够应急和第一时间开展救助。

  除此之外,部分社区还设置有详实逼真的疏散示意图和显眼的安全逃生路线指示牌。“我们希望通过每天耳濡目染,让示范社区内的群众时刻存有防灾减灾意识,防范于未然。”省民政厅救灾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省民政厅救灾处负责人表示,为确保居民安全,我省积极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在“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在居民密集地区、沿海地区和城乡地势低洼地区,按照国家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标准,建设能够为居民提供长时间避难和集中性救援,并承担应急指挥和避难救援中心作用的城乡综合应急避难场所。

  多种学习形式增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

  为了进一步增加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在我省城市和农村,让群众广泛参与防灾演练会定时举行。去年5月12日,琼海市中原镇迈汤村就模拟出了强震发生的场景,让村民们学习应对。作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海口市凤翔社区定期举办防灾救灾应急演习,教居民学习自救流程。

  省民政厅救灾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省各市县通过组织培训、专家讲座、开展防灾减灾演练、文艺表演、播放专题片、发放宣传资料、社区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对社区居民进行防灾减灾安全教育,促使社区居民了解掌握防灾减灾知识和基本技能。

  与此同时,全省民政部门还支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越野车涉水排查灾情,冲锋舟搜寻河面,直升机实施空中救援,潜水员深入河中搜救伤员,医护人员协同跟进施救…… 随着指挥部传来的一次次指令,救援队开展了冲锋舟绕标快速救援、横渡救援、潜水打捞、翻舟自救、心肺复苏、直升机救援等多个项目的救灾演练。一个半小时后,当最后一批紧急物资抵达安置区,救援工作圆满结束,各救援队伍有序撤离现场。这是今年8月6日,省减灾委员会、省民政厅主办的海南省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协同演练活动时的场景。

  此次演练场景设定为海口市红旗镇因强台风袭击,大批群众被困,急需转移安置。灾情发生后,救灾联合指挥部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引导有关社会力量发挥专业特长和优势,有序开展救灾行动。

  省民政厅负责人表示,防灾减灾救灾是政府与社会共同的使命和责任,希望各有关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企业继续弘扬公益慈善精神,践行人道主义理念,手拉手、心连心,共同筑牢我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钢铁长城。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减灾设施和避难场所建设被视为创建防灾减灾示范社区的重点。去年,我省下发《海南省综合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防灾减灾体系基本完善,实现我省海洋、陆地和气候监测预警全覆盖。我省还将推进救灾物资储备场所建设,逐步建设省、市县、乡镇(街道)三级救灾物资储备网络,确保自然灾害发生后12小时内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

  今年9月27日,省东部救灾物资储备库在万宁市揭牌。储备库按实际救助人口约1.2万人测算,可储备帐篷3000顶、棉被6000床、睡袋2000个、折叠床3600张等多种救灾物资,可辐射周边市县,尤其对东部沿海经常受台风影响市县的快速调拨救灾物资能力有极大提升。

  东部救灾物资储备库位于万宁市东北部。省民政厅救灾处负责人介绍,海南省东部救灾物资储备库是海南民政系统第四个投入使用的储备库,中部救灾物资储备库将建在五指山市,预计年底投入使用,西部救灾物资储备库建在儋州市,预计明年投入使用。海南将逐步完善以省库为核心、海口三亚库为两翼、东西南北中库为主体的救灾物资储备库格局。

  此外,针对我省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防灾减灾救灾任务繁重,全省民政部门还积极引入科技救灾应急装备。今年9月27日,海南省民政厅与民政救灾应急配套卫星通信装备采购项目(以下称“指挥车”)中标商南京中网卫星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对指挥车进行了测试。指挥车作为应急移动指挥平台,与省救灾应急指挥中心(以下称“指挥中心”)、省民政厅视频会议室、各市县民政局视频会议室进行互联互通。

  据了解,该项目由卫星车载站、卫星固定站两个分系统组成,其中卫星车载站分系统包括车载平台、车载卫星通信、计算机网络视音频、语音调度、北斗定位导航及预警信息、运行保障等几个子系统。省民政厅救灾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系统作为省救灾应急指挥中心配套使用,使指挥中心的“眼睛”和“耳朵”延伸到了现场,将极大提高救灾工作的精准性和科学性。

  “防灾减灾”小知识

  在诸多灾害中,危害我省最严重的是台风、洪涝和旱灾;其次是山体滑坡、泥石流、山林火灾、风暴潮、病虫害、地震等。学习多一些防灾减灾知识,掌握多一些防灾减灾技能,遇到灾害时,就能更好地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台风、风暴潮

  台风、风暴潮来临前,要准备好手电筒、收音机、食物、饮用水、常用药品等;检查门窗是否坚固,电路、炉火、燃气等设施是否安全。关好门窗,取下悬挂的物品;将室外的动植物及其他物品移至室内,加固室外易被吹动的物品。尽量不要外出。如果外出,不要打伞,不要在高墙、广告牌下行走;住在低洼地区和危房中的人员要及时转移到安全场所。小孩、老人等行动缓慢者应服从政府安排尽早撤离,积极配合转移安置。

  滑坡、泥石流

  在野外行车时,如果遇到滑坡、泥石流、崩塌,最好绕道或返回。如果必须通过,应当注意路上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如掉落的石头、树枝等。要随时查看清楚前方道路是否存在塌方、沟壑等,以免发生危险。

  火灾

  看见失火,应立即报警,以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撤离火场,不乘电梯;身上着火,可以浸水淋、卧倒翻滚灭火,切莫站立、奔跑;高层失火,无法逃离时,应暂时到阳台躲避,建筑内的封闭楼梯间也可用来避险;若所有安全通道均被切断,可进入卫生间后把门窗关紧,把浴缸放满水,这样既可灭火,又可进入水中避难;森林火灾,浸润衣物蒙住头部,选择火势弱处,迎着火龙冲出火场。

  地震

  地震发生时的逃生技巧:在高楼时,应选择承重墙角地带,迅速蹲下,并注意保护头部。尽量躲进小开间,如厕所、储物室等相对安全地带。选择在支撑力大且稳固性好的物体旁躲避,如铁柜、立柜、暖气、大器械旁边,但不要钻进去。注意避开墙体的薄弱部位,如门窗附近等。不要乘坐或躲到电梯里;不要跟随人群向楼下拥挤逃生;不要盲目跳楼逃生。

  在平房时,能跑就跑,跑不了就躲。如果正处于门边,可立刻跑到院子或周边公园等空地上。如果来不及跑,就赶快躲在结实的桌子底下、床旁或蹲在紧挨墙根的坚固家具旁。尽量利用身边物品保护头部,比如棉被、枕头等。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