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军上岛接力支教

2017-06-27 10:27:47|来源:海南日报|编辑:陈爱暖 |责编:张曦晛

  末尾有图【教育医卫图文列表】【即时快讯】娘子军上岛接力支教

  排练节目是支教老师的必修课。

  末尾有图【教育医卫图文列表】【即时快讯】娘子军上岛接力支教

  邓彬老师辅导孩子阅读。

  开栏的话

  他们是谁?

  是那些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志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志愿者”。

  他们中有谁?

  有来自校园的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已然成为志愿者群体的中坚力量。

  今天,海南日报《教育周刊》“志愿青春”开栏,我们的记者将走进校园、走近师生、走近文明,用我们的笔去描绘一个个来自大中小学校的志愿者,挖掘他们身上蕴藏的精神力量。

  志愿精神生生不息。志愿服务精神的兴起,不仅是当代中国社会文明进步之重要标志,也是我们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宝贵动力。 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精神是一种“看不见的和谐”,这种“看不见的和谐”是一种更强大的气场,它的壮大能够压制自私、压制隔阂、释放善意,从而吸引和影响越来越多的人。

  也许,下一个志愿者,就是你!

  6月23日上午,一场大雨不期而至,三沙市永兴学校静悄悄的,孩子们回家过周末了,李秀欢难得睡了个懒觉,起床后来到一楼幼儿园。教室里空荡荡的,再过一个星期,这学期就结束了,24个孩子放假了,她也要回到海口了。李秀欢心里五味杂陈,想念新婚的丈夫,也舍不得这里的孩子。

  下学期,她的同事要来接班了,她在想着班上每个孩子的小脸和脾性、爱好,她琢磨着怎么跟每个孩子说临别赠言,还要把交班报告写清楚,好把孩子交给她的“下一任”。

  李秀欢来自琼台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她是三沙学校幼儿园部的第四批支教老师,她的前任都是她的同事,一群以90后为主的年轻女幼师,撑起了永兴学校幼儿园的“万物生长”。

  传承——“我们与永兴学校共成长”

  永兴学校一楼幼儿园,有教室,有活动室,充满了海洋元素,活泼又温馨。四楼宿舍,三张单人床并排着,李秀欢和两个实习生同吃同住同工作,在这学期共同撑起了幼儿园部。

  每天早上8点准时接园,看着一个个孩子从明媚的阳光中一蹦一跳地向她们走来,美好的一天就开始了。到了下午5点下班后,李秀欢除了备课,就开始“修身养性”,画画、看书、逐浪……

  “我是今年2月13日上岛的,当时我刚结婚,心里带着不舍……”但岛上忙碌而有规律的生活,让她渐渐找到了心灵归属,“这些孩子太可爱了,对我们老师也很依恋,我们在这里一起长大。我这学期因为要负责园长的工作,闲暇时间也无家务琐事,学习的时间多,感觉责任感增强了,业务进步了,心性也更沉静了。”

  不光是李秀欢,邓彬、梁漫、黄海味、肖芳、郑凤娇、王竹君,这一串长长的名字都有这样的成长。

  邓彬、梁漫是2015年11月30日第一批上岛支教的,当时她们在省级骨干教师纪丽娜和周文桂两位老师的帮助下,带着打包的教具上岛了。“这些教具是按照我们幼儿园的布置来做的,然后打包拿到永兴岛上再拼装,我们当时在船上就想,咱们就是吃的穿的丢了都行,可别把这些教具弄丢了。”纪丽娜说,“我和周老师上岛时这里是工地,10天后离开时,这里变成了一个幼儿园,留下我们两位年轻的支教老师继续奋斗。”

  2015年12月14日,幼儿园开园了,园里来了8个孩子,5男3女,大多是渔民的孩子。“为了让孩子入学,我们深入到每家每户家访。”邓彬说起“创业”时光,很感慨。

  2016年2月20日,第二批支教老师黄海味、肖芳上岛了,那天正是元宵节,举家团圆时,他们踏上前往三沙的船。“那会儿操场上堆满沙子,风扇、空调都没有,我们和孩子们5分钟衣服全湿透了,到处找通风口玩耍。”湖南妹子肖芳1993年生的,天生带着爽快和亲和力,“孩子们来自五湖四海,口音差别很大,我就着重教他们普通话,吃力也其乐无穷。”

  第三批,郑凤娇、王竹君;第四批,李秀欢。她们被责任感感召着,一拨拨从海口来到永兴学校,在这里陪伴孩子、历练自我。据琼台师范附属幼儿园园长丁丽说,第五批人选也已经定了,也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年轻女教师。

  自豪——“教育的意义更显不同”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在三沙时我觉得党员的意义更有不同,我的价值得到了更大的体现。”1990年生的黄海味也是通过自愿报名和后期选拔后,第二批上岛支教的幼师。

  第三批上岛支教的是王竹君、郑凤娇,从2016年8月26日到2017年1月23日,跟她的“前任”一样,她和搭档中途只回过海口一次,然后又匆忙赶往永兴岛。

  “跟在海口教书相比,你们不觉得支教苦吗?”

  “不觉得,快乐又充实,一切都在变得更好呀!”听了记者的提问,年轻的支教老师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

  从8个到24个,幼儿园的孩子越来越多了,孩子们在校园里找到了自己的同龄伙伴儿,也觉得更快乐了。每个上学的日子,孩子们心里像藏着一只快乐的小鸟一样,急匆匆地想上学,去找老师和小朋友。

  老师们每个学期都要进行家访,把班上的每个孩子都家访到。此外,她们还要到赵述岛、北岛等其它岛上去送教,并动员适龄的孩子入学,通过问卷的形式询问他们对学校有什么要求。“坐着冲锋舟,每次身上都湿透了,但太阳大,一会儿就干了。”王竹君说起话来,笑眯眯地。“每多一个孩子上学,我们都特别开心,自豪感油然而生,在这里教书意义也更为不同。”

  在永兴学校,老师们除了完成业务校长组织的业务学习外,还要自行学习课程,每月学习后写一篇学习心得。而孩子们的课外活动更是丰富多彩,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法制教育、环保教育、文明礼貌教育机会很多,孩子们接触的世界也大。

  6月23日下午,阳光明媚,海风习习,记者与老师们在永兴岛上走走看看,偶尔冒出几个孩子,大声地喊着“李老师”“王老师”,并亲切地冲上来朝老师挥着小拳头,然后又笑着跑开了。

  想着自己就要离开了,李秀欢想到了5月底离岛回到家乡的5岁小男孩唐朝。当时,唐朝的父亲因为工作原因回到家乡,唐朝和母亲也离开了,可回到家乡后他每天还是念叨着要回永兴学校上幼儿园,不肯去别的幼儿园。唐朝的母亲便想要李老师劝劝小唐朝,每次通话将结束,唐朝总是带着哭腔喊着“李老师……”

分享到:
111